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戴口罩和戴好口罩,还差多远

2021-03-31 10:24:2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潘湘斌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承业公开发表了一项关于提高口罩防护有效性的研究,不仅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口罩佩戴和传染病预防的讨论。如今,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日常出行是否应该继续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以达到防护需要?如何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为答疑释惑,光明日报记者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近乎零成本解决口罩气密性问题

“通过对人群随机进行口罩佩戴调查,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人口罩气密性达不到防护要求,无法起到防止病毒传播的作用。”潘湘斌在医学杂志《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文章《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公共场所口罩使用及气密性调查》显示。

作为一名心血管外科医生,潘湘斌注意到,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口罩要是没戴严,手术眼镜上就会起一层雾。在公共场所中,如果大家佩戴的口罩也出现气密性不良,那防护能力就无从谈起了,携带病毒的飞沫很有可能通过缝隙侵入口鼻、导致感染。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联合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阜外心血管医院,在机场、学校、市场等公共场所中随机对6003位受试者进行口罩气密性调查,通过口罩喷雾法测试后发现多达45.9%的人口罩都有跑风漏气的状况。进一步研究后,他找到漏气的主要来源就是口罩上缘的缝隙。

“虽然各类口罩上缘都有可以根据鼻子形状进行塑形的成型条,但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措施的密封性很难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说话、呼吸、咳嗽、微笑时,面部的运动会严重影响口罩贴合度。”潘湘斌说,“能不能戴好口罩跟年龄、学历、性别都没有关系,说明没戴好口罩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找到了病因,那就对症下药。潘湘斌决定在漏气最严重的口罩上缘贴上一段医用胶条,并再次进行测试。结果令人欣喜,在给之前口罩气密性不佳的受试者贴上胶条后,69.7%的人成功通过气密性检测。在不改变现有口罩生产工艺的情况下,以近乎零成本的方法解决了口罩密闭性的问题。

潘湘斌补充道,另外30.3%的人员多存在口罩大小不合适、使用时间太长、反复折叠损伤等问题,更换新口罩并加胶条后,绝大部分都达到了密封要求。

“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佩戴口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同时在简单、有效、易获取的补救方法上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答卷,广泛采用这种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口罩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方面的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这样评价。

良好气密性将纳入口罩新标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曾于2020年1月30日印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提出口罩佩戴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2020年2月4日和3月17日再次印发通知,对不同类型人群提出防护建议,强调“既保护自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

如今,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坚持佩戴口罩仍是专家学者的普遍共识。在3月2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建议,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场所,仍需要继续佩戴口罩,此外,清明、五一出行也要佩戴口罩。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流行,国内疫苗接种率较低,来自高流行地区的人员或物品入境,仍有导致在境内传播的风险。”冯子健谈道。

针对“明年春天就可以摘口罩”的说法,潘湘斌坦言,这是一个“良好的预期”。“目前我们尚未搞清楚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它传播能力强,而且还在发生变异。中国虽然多次出现散发病例,但是我们一直执行严格的戴口罩建议,这就大大降低了传播能力。所以国内疫情一旦‘冒泡’,戴口罩可以快速切断传染源,最大程度上保护公众健康。”

“口罩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密闭性能,所以公共卫生政策不仅要倡导戴口罩,更要引导人们关注如何佩戴好口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承业表示,“目前正在推动新的口罩标准研制,新产品应该具有高的过滤效率、低的呼吸阻力和良好的气密性。”

助力健康中国,倡导“呼吸礼仪”

在总结2020年公共卫生有关数据时,孙承业发现,佩戴口罩除了可以阻断新冠肺炎传播,还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流感的发病率下降了60%至70%。

“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通常呈现双峰,而去年变成了单峰型。”除此以外,孙承业还谈道,春天很多人会花粉过敏,佩戴口罩后也呈现显著减少的态势。

孙承业指出,在当下,戴口罩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自己,更在于保护公众,“流感、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戴口罩可显著减少往环境中排放病原的量,疾病也就传播不出去了,也就对人群防护作出了贡献”。

基于这一考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孙承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要大力倡导“呼吸礼仪”,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来说,病毒细菌的传播能力通常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除了戴口罩以外,还要增加防护距离和防护措施,阻断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孙承业谈道。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呼吸礼仪”,孙承业举例说明,咳嗽、打喷嚏时尽量不摘口罩,或者用餐巾纸、臂弯进行遮挡;减少串门、减少集会,吃饭时同向而坐;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因为说话频率和声调越高,附着病毒细菌的滴液就传播得越远。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要做到日用而不觉

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健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时强调:“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如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全社会加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孙承业谈道:“要把‘呼吸礼仪’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日用而不觉,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以及文明程度。”

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促进各级疾控机构更好服务公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动态”每月都会发布一次疾控机构传播影响力排行榜。2021年2月,河南疾控、东莞疾控、深圳疾控三个公众号分别位居榜单前三名,《经常在外吃饭,容易被传染乙肝?》《上海将免费补打这两类疫苗》等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破10万+,此外预防诺如病毒、肝癌以及防护沙尘也成为近期热点话题。

“我们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健康科普,提高公众的关注度。除了传统方式以外,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可以用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人群普及正确的健康知识。”孙承业说道。

孙承业进一步谈到,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宣传要做到知、信、行。“第一步是让公众了解相关知识,第二步是让大家相信,第三步才能转变成行动。现在还有巨大提升的空间,其中不仅需要专业人士引导,也需要公众广泛关注并参与。”孙承业说。

记者 张云 徐畅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3-31 10:24:29 戴口罩和戴好口罩,还差多远
戴口罩和戴好口罩,还差多远
助力健康中国,倡导“呼吸礼仪”[详细]
2021-03-31 10:18:25 红色追寻 | 鲁艺自制的第一把小提琴
红色追寻 | 鲁艺自制的第一把小提琴竟是用这些材料做成的
鲁艺自制的第一把小提琴竟是用这些材料做成的[详细]
2021-03-31 09:02:21 安徽首只树懒宝宝满月
安徽首只树懒宝宝满月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记者 董艳芬 范梦琪)得益于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憨萌的树懒闪电的...[详细]
2021-03-31 08:53:50 安徽拳手史倩再度入选国家队
安徽拳手史倩再度入选国家队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记者 江锐)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拳击整体水平,做好东京奥运会备战工作...[详细]
2021-03-30 19:23:21 安徽巢湖:搭建平台缓解重点企业“人才
安徽巢湖:搭建平台缓解重点企业“人才荒”
日前,一场校企人才座谈会在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举行,巢湖市人社部门携合肥欧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门拜访城...[详细]
2021-03-30 19:20:36 安徽巢湖:首个航空研学基地正式亮相
安徽巢湖:首个航空研学基地正式亮相
3月25日,安徽经纬度航空研学基地正式亮相,当日迎来了今年第一批研学旅行的500多名学子。[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