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讯 近年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利辛县城关学区逸夫小学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关爱贫困户及困难儿童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机制,切实为贫困户解决亲情缺失、监管不力、家庭贫困的问题,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监护和服务体系,共同呵护困难儿童健康成长。
乡村又现远来的“客人”
秋风萧瑟,天气渐凉,近日,在春店社区的乡间小道上,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就是利辛县城关学区逸夫小学结对帮扶的老师们。一到春店社区,他们便“分头行动”,到贫困户家中送去米面油等必需品,以及指导贫困户儿童学习,为深秋的小乡村带来了浓浓的暖意。
在进村入户过程中,教师们与结对帮扶对象促膝谈心,以拉家常的方式,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家中的最近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新问题和困难,了解他们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致富打算等信息并详细记录,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与帮扶家庭商讨帮扶措施,向他们宣传脱贫攻坚到户政策,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根据家庭情况克难攻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郭素兰是春店社区的一名贫困户,今年80多岁了,因腿部患疾走路不便,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三个孙子孙女都在上学,其中一个已经步入大学校园。因为家中没有劳动力,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针对郭素兰家的情况,逸夫小学的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对孩子进行一对一课外辅导,陪老人聊天,并经常送去油和面等生活必需品。
而同村另一家的武云林患有一种罕见疾病,经常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但病情仍未见好转。他的妻子既要照顾他又要照顾上幼儿园的儿子,家庭十分困难。在了解到其情况后,逸夫小学的老师们不仅经常登门开导他,为其树立生活的信心,还为他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帮其申报各种救助渠道以解燃眉之急。
像郭素兰、武云林这样的贫困户,春店社区还有很多。在5天时间内,逸夫小学的老师们走村入户,与贫困户促膝长谈,通过对住房、产业发展、人口劳力、文化教育和民生保障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对全社区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帮扶。通过此次帮扶活动,拉近了贫困户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脱贫户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据介绍,逸夫小学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与“1+1”结对户开展结对活动启动仪式,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建立了结对联系卡,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该校还积极开展落实“微心愿”宣传活动。认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农村“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内容构成和主要作用。并采取面对面交流,发放宣传资料、调查问卷等方式,组织教师干部先后两次深入结对村、结对户中,积极开展助推农村“351和180政策”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了结对帮扶户对农村“351和180政策”的知晓率。
另外,该校在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在“十一”等节日前夕,分别组织党员干部为帮扶村特困家庭的孩子送去了学习文体用品和慰问品,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当前在孩子学习和家庭生活上面临的暂时困难。
逸夫小学深入结对帮扶村、帮扶户中,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扶贫”与“扶志”同步
刘子骏是逸夫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家住利辛县城关镇。家庭十分困苦,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离家出走多年,父亲肢体残疾,只能靠拄着拐杖行走。刘子骏只有跟着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妻子离家出走,刘子骏的父亲脾气暴躁,受了委屈的刘子骏经常偷偷的哭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开始自暴自弃。
在了解到刘子骏的情况后,逸夫小学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扶贫”与“扶志”同时并行,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每个月,学校的老师们都会走进孩子家中,在思想、学业、心理、生活、成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一对一”跟踪帮扶引导。老师们经常与刘子骏促膝长谈至深夜,引导其好好学习才能走出贫穷等思想。并通过社会力量为其进行募捐和帮扶,解决燃眉之急。现在的刘子骏脸上多了久违的笑容,他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我要努力考上大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只是利辛县城关学区逸夫小学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掉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切实搞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体现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逸夫小学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贫困学生”活动,把教育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精细化、常态化。
该校在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制定了《逸夫小学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工作举措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教育扶贫惠民政策,按照县教育局要求将各项教育惠民政策通过发放告知书、召开家长会、入户宣讲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落实各类资助政策,特别做好贫困村建档立卡学生的资助工作。
该校还实行调查建档,动态管理。由校领导牵头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落实建档立卡学生“一对一”学习成长导师帮扶机制,夯实责任,严明纪律,建立了贫困学生成长档案。
老师们利用周末、课余及假期休息时间到每人定点帮扶的贫困生家中,了解家庭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帮扶导师每次上门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假期作业进行面批面改,指导订正。为学生因人而异精心挑选一些励志类书籍指导阅读并写出心得体会,努力做到“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导师每次认真填写好帮扶记录,使每一个贫困学生都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对无法入学的残疾儿童学校安排专门的老师定期上门送教。
践行“万名教师访万家”
“今天开始,老师会经常到你家中,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我,我们都会帮助你。这些书,你好好看……”日前,逸夫小学校长潘健带领校领导班子冒着酷暑走访了学校部分贫困学生家庭。
学生王丽(化名)的父亲几年前年因车祸身亡,留下了年幼的姐弟俩。王丽妈妈靠着做清洁工和一些手工活,一个月一千多元收入维持家庭生活。当潘健一行来到其家中,王丽妈妈说,“现在,我和孩子们生活还不错,感谢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照顾……”
一上午,潘健带领老师们走访了6名贫困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询问他们的暑期生活,给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等。这也是逸夫小学结合“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开展的贫困学生家访活动。下班后、节假日,逸夫小学的老师们顶着当头烈日,不辞劳苦去家访,为的是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融洽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学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
老师们白天家访,晚上填写家访记录,写班级帮扶计划,与此同时,逸夫小学对全校家访情况进行统计,特别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家庭建立档案,制定学校详细的帮扶计划。该校以访万家活动为抓手,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密切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资助育人成效。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联系,营造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关心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在走访过程中,老师们了解建档立卡家庭以及符合享受就学扶助政策条件的贫困学生家庭状况和受助情况,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听取家长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到家张贴扶贫宣传单。该校把“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作为密切联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方案,全力推进。
逸夫小学根据该校建档立卡及特殊、特困群体学生情况开展访万家活动,为每名学生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实行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分组包干,班主任、教师全员参与。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活动内容,详细记录被走访家庭经济、生活等状况,及时了解贫困家庭未解决的问题,共同解决贫困家庭存在的问题,确保如期脱贫,有效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
据了解,逸夫小学把访万家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访万家活动。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回访,深刻地拉近了与贫困学子的距离。
逸夫小学校长潘健表示,精准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而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认真贯彻有关扶贫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的帮扶措施,使每一位贫困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助力脱贫攻坚。
(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