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年,更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提抓紧布局、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究竟什么是未来产业?
哪些产业有望“跻身”未来产业行列?
新冠疫情将怎样影响“未来产业”?
中国哪几个地方有希望构筑“未来产业高地”?
未来产业会带来怎样的未来社会、未来世界?
……
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近日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未来产业: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一书中寻找答案。全书共19章、近30万字,分为4大部分,分别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官员沉思录”“超越历史的思考——专家沉思录”“做瞭望者,更做践行者——创新型企业家沉思录”“我们投的就是未来——投资人沉思录”。
在这本书中,19位专家型官员、创新型企业家、权威专家、投资人与4位新华社记者共同探讨了“未来产业”、未来社会乃至未来世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在题为《决定我国未来产业的五大趋势》的推荐序中表示,“这本书不仅将近20位智者、思想者、眺望者的对话录和思考原汁原味地呈现,还将作者在调研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文字记录下来,以启发启示决策者和社会各界。”
未来产业究竟有什么内涵?
在软件、信息化领域工作数十年的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认为,未来产业要具备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等特征。“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一书主编张晓峰说,未来产业是技术驱动、创新驱动、用户驱动、协同驱动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未来产业发展已初现端倪。
未来产业究竟有多重要?
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暴剑呼吁国家“要充分重视对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这是关系到我国中长期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应“切实掌握未来产业中的前沿技术”。深圳赛动生物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沐芸说,未来科技和产业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差距、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可能难以追赶和弥合,有可能落后就是永远落后。出版两本《生命密码》的华大基因CEO尹烨表示,一个国家的崛起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发起或主导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经发生五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成就了抓住机遇的国家。
究竟怎样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机遇?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认为,在全球未来产业的竞争中,关键是要掌握提前量、夯实基础面、突破关键点。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呼吁构建思想市场,强化未来学研究意识,“未来学对国家实现并保持领先性至关重要,未来产业是未来学的核心体现。”
《未来产业: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一书尚未出版,但已赢得多位知名人士的高度肯定。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先生在推荐语中写道:“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眺望,需要有一批有识之士以前瞻高度统筹布局。《未来产业》一书立足当下,寻找历史方位,明确冲锋方向,突出硬科技对未来的塑造力,凸显创新生态对未来的构建力。不同领域的有识之士从各自视角出发,解剖未来、构想未来。期待读者能通过此书触碰到未来脉搏,一窥未来产业的创新魅力。”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先生在推荐语中这样表示:“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未来产业》这本书很有价值,它由4位媒体人和近20位眺望者、思考者为世界共同创造。它告诉人们,在未来,哪些‘变量’会对我们这代人的生活产生山呼海啸般的影响。读这本书,我们会感受到那八个字的力量:‘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党和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提前对“未来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极具未来思维的规划,比如明确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目标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等,一些“先行者”,比如深圳甚至早在多年前就出台了富有操作性的《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
“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领跑型国家,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能否以未来思维部署未来产业,力争抓住制高点,掌握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作者在后记《培养未来思维 做坚定“未来派”》中指出,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未来产业”太值得研究和思考,呼吁更多的人“树立未来思维,探寻和把握‘硬趋势’,做坚定的‘未来派’”。
此外,《未来产业》一书还附录了和未来密切相关的“参考书目”,堪称一份“未来书单”,并在19章每一章前摘录了一段和“未来”有关的富有哲理的话,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