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沙棘传奇——西藏隆子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态革命

2021-03-12 23:32:25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沙棘奶奶”桑旦(2021年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洛卓嘉措 摄

初春时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湍湍流淌。暖阳照耀下的西藏隆子县忙措村,多吉老人的农家小院绿意盎然。

多吉老人已退休20年,却始终舍不得离开生机勃勃的故乡。然而,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每年有近8个月的沙尘天气,黄沙刮过,覆盖在农田上厚厚一层,房子周围堆起的沙有半墙高,人们受尽了风沙的折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隆子河谷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绿色战役,世代饱受风沙肆虐的隆子人民,战天斗地、接续治沙。如今长达40多公里的“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如同一条“绿色哈达”,让开启小康生活的人们尽享优美的环境。

绿色的渴望

隆子县位于西藏南部,隆子河从这里穿过。过去每年雨季一过,河水逐渐干涸,裸露河床上的黄沙,随狂风飞扬,遮天蔽日犹如雨下。多吉说,那时人们戏称隆子人是“聂巴阿贴组”,藏语意为“只要你说话,身上的沙土就会往下掉”。

“风沙一起尘飞扬,四顾茫茫不见家”“一天吃进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忙措村74岁的索朗拉杰老书记仍记得50多年前那些顺口溜。“光秃秃的山坡没处放牧,每家仅有的几亩贫瘠耕地,也不断被流沙挤压。屋里永远都是扫不净的沙,喝水时要一手端着碗,一手用衣袖遮住,喝一半倒一半,碗底留下一层沙。”

索朗拉杰(左一)正在指挥种树(2021年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泽昊 摄

1964年,时任隆子县新巴乡乡长朗宗赴内地参观学习,她了解到种树能有效治沙,回来后就跟群众讲:“隆子要想存,就得风沙停;要想风沙停,就要多栽树。”

随后,朗宗就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的沙滩上试种下60亩的柳树、杨树、沙棘等5种树苗。起初,刚种下的沙棘灰头土脸、死气沉沉,不被看好。而杨树、柳树在头年迸发出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

但是,隆子的土地碱性太大,两年后杨树、柳树等纷纷枯死,沙棘却越长越密,把根牢牢地扎在荒滩上,成了隆子人的“救星”。

60亩的小小林地,虽然没有立即阻止风沙的脚步,却让隆子人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一场战天斗地的“生态革命”,在隆子河谷悄然拉开帷幕。

绿色的信仰

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适宜树种少,成活难。有人戏言:“想要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翻身得解放的农奴,作为新社会的主人,在朗宗的带领下,他们怀着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奋战在风沙弥漫的荒滩上,没有报酬,只有战胜狂沙的决心。

没有沙棘苗,群众就翻山越岭去找;没有马车,就背扛肩挑。不论早晚,大家在风沙地里忙活,汗水和着泥土沾在脸上……

河滩地布满砾石,镐头和铁锹挖到上面,震得两手发麻,但他们靠着惊人的毅力,硬是把一片片洼地平整了,一株株沙棘苗在村民们精心呵护下被栽了下去。

朗宗的手在旧社会被农奴主打伤后落下了残疾,她以坚强的毅力,靠一只右手挖坑、种树、浇水。

村民桑旦那时17岁,负责给树浇水,她生怕漏了哪棵树,每天都最后一个回家。“有时跟磨坊抢水,我夜里偷偷去开水阀,往地里引水。磨坊大爷为此老跟我吵架。”

十年树木,绿染荒滩。一年年过去,一片片沙棘长遍隆子河谷。

忙措村村民正在种植沙棘(2021年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泽昊 摄

深深植根在隆子河谷的不仅是沙棘,更是绿色的信仰。从豆蔻年华到古稀之年,桑旦把一生都献给了这片沙棘林。

现在,每当心情不好时,桑旦就会去沙棘林里走一走。一棵棵沙棘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年年枝繁叶密,看到它们所有的不快都会被抛之脑后。村里人都亲切地称桑旦老人为“沙棘奶奶”。

绿色的力量

隆子人民战天斗地种沙棘的故事,传遍了雪域高原,也传到了首都北京。1978年,朗宗被评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先后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成为西藏人民生态建设的楷模。

如今,隆子县的生态环境已有了大幅改善,林间草木逐渐茂盛,牛羊有了饲草;降水量升高,空气得到了净化;土地盐碱度下降,青稞亩产从300斤提高到600斤……

隆子河谷的沙棘林(2019年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在一代代隆子干部群众努力下,半个多世纪以来,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7.5万亩的“绿色屏障”,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隆子换了人间,百姓安居乐业。

“现在百姓吃上了‘生态饭’,2221名群众当上护林员。”隆子县委书记次仁加措说,生态改善也让现代农牧业发展了起来,群众收入越来越多。

2019年,隆子县被评为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起来的隆子,正加速让群众富起来,将培育的优质沙棘苗木卖到西藏各地,同时还谋划着沙棘果深加工产业。2020年,隆子县对外出售沙棘苗、沙棘果等,总收入约300万元。

“沙棘没有松柏挺拔,不如桃树婀娜,但它不惧风沙、不怕盐碱,只要有一口水它就能活下来。”植树节前,隆子县隆子镇小学迎来开学第一课,校长索朗顿珠动情地给孩子们讲起沙棘传奇。

隆子的先辈就如同风沙中挺立的沙棘,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创造了美好的今天。索朗顿珠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都流淌着‘沙棘精神’,要继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视频请点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3-12 23:32:25 沙棘传奇——西藏隆子跨越半个世纪的生
沙棘传奇——西藏隆子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态革命
“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都流淌着‘沙棘精神’,要继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详细]
2021-03-12 23:25:10 如何办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如何办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使命引领未来,责任呼唤担当,思政课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详细]
2020-07-28 15:13:00 巢湖保卫战
巢湖保卫战
众志成城,保卫巢湖![详细]
2021-03-12 10:46:03 直播带货问题多发 切勿掉进“假优惠”
直播带货问题多发 切勿掉进“假优惠”陷阱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业态、新经济发展模式不断诞生并兴起。近两年,直播带货营销模式发展迅猛,...[详细]
2021-03-12 21:09:21 绩溪:“两大模式”打造城市管理“新名
绩溪:“两大模式”打造城市管理“新名片”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越是细微之处,越是窥见真章。市民说,绩溪靓眼!游客说,绩溪漂亮!而这背后,是城市管理规范有...[详细]
2021-03-12 21:08:24 旌德县民政局“三八”开展“建设法治
旌德县民政局“三八”开展“建设法治  中国·巾帼在行动”普法宣传活动
今年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11周年、《反家庭 暴力法》颁布实施5周年。为贯彻落实县妇联“建设法治中国& 8226;巾帼...[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