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数不过来了!这个春节藏了多少“高冷”科技?

2021-02-16 22:43:30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冠疫情的反复,让不少人停下了返乡团聚的步伐,响应国家倡议就地过年。所幸新兴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空阻隔,让远隔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云相聚”。

疫情常态化加速了科技进步,也催生了新的过年方式。这个春节,视频连线“云拜年”、足不出户“云旅游”等形式兴起,央视春晚首次8K直播、消杀测温机器人等科技应用丰富了过年的形式,也让大家即使就地过年依然年味不减。

2021年春晚现场。节目组供图

“云拜年”“云旅游”兴起

春节向来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去几年每逢春节,数以亿计的国人踏上返乡之旅,只为与家人吃上团圆饭、与亲朋好友拜个年。受疫情影响,从事基金行业工作的刘辉强今年选择在北京过年,这是他近10年来唯一一次不返乡过春节。除夕当晚,与三五知己共同做饭庆祝过年后,刘辉强在社交软件上拨通了与父亲的视频连线,向老家亲戚逐一送上拜年祝福。

“春节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一大传统习俗,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今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确实有些不习惯,但好在现在科技发达,可以通过视频连线‘云拜年’,也算是弥补一大遗憾吧。”刘辉强说。

据中国多部门统计,今年春节不归家过年的人数超过1亿。为此,一些科技公司创新发布了“云拜年”“云聚会”等创意互动产品。微信也适时推出了“群聊炸屏表情”“定制拜年红包封面”等产品,让老百姓能向亲友们花式拜年,一解思念之苦。

资料图:留校过年学生通过视频向家乡亲人拜年。 刘鹏 摄

以往春节,逛灯市、看花灯是各地不可缺少的传统习俗。今年因疫情原因,各地纷纷取消了灯会、灯市。南京夫子庙、四川自贡等地利用5G+4K等新技术推出了创意十足的“云观灯”,全方位、多维度展示传统灯会,让百姓足不出户也能赏花灯、品年味。

往年不少民众选择春节出游,为了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今年春节“云旅游”也成了人们的热门选择。拥抱直播技术后,“云旅游”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网络,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到全国各地“游玩”,观“非遗”、赏“社火”,尽享文化盛宴。有网友调侃道“尽管‘云旅游’带给人的观感没有亲身旅游那么强,但也省去人挤人的痛苦”。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立在大数据、云数据基础之上的“云旅游”,正在从应对疫情冲击的应急之举,逐渐成为旅游行业供给创新、更好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突破口。

资料图:海外侨胞通过手机屏幕和主播一起“云旅游”。 王志 摄

科技范儿春晚“火出圈”

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观看央视春晚,是多数国人的习惯。除传统歌舞曲艺以外,今年的春晚科技范儿十足。8K超高清试验频道实现全球首次8K直播、首次实现“VR视频+三维声”新媒体直播……牛年央视春晚创下多个“首次”,不仅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还成为展示科技应用成果的大舞台。

观众注意到,今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主屏采用61.4米×12.4米的8K超高清巨型大屏幕,以春晚演播大厅的中心为圆心弧形布置;在观众席后区和上方,由154块屏幕构成超高清大屏幕,与舞台主屏、地屏和装饰冰屏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穹顶演播空间,拓展了舞台视觉空间,实现了真正的“云传播”。

在《牛起来》的创意表演中,“拓荒牛”四足机器人踏着节拍摇摆、扭动,与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等明星共舞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这款四足机器人以深圳“拓荒牛”为设计原形,外观上融合祥云及中国红等传统文化元素,形象讨喜,动感十足。另一厢,刘德华的“云”录制足以“以假乱真”,他在榫卯结构的传统建筑上放歌,在礼盒搭建的魔幻空间里劲舞,在年年有“鱼”的陪伴下遨游,最后和王一博、关晓彤等人同台互动,让场外观众反复琢磨刘德华“到底来没来现场”。

2021年春晚现场。

从刘德华的“云”录制到虚拟人物洛天依唱响“万籁春声”,再到特别节目《国宝回家》里回归文物的集体亮相;今年春晚井喷式的科技创新,让观众大饱眼福。“刘德华云录制毫无违和感”“李宇春超模天团舞台特效”“牛起来舞台科技感”等讨论春晚舞台科技感的话题,更是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榜。

此外,河南卫视春晚《天地之中》《唐宫夜宴》等科技感十足的表演也“火出圈”。《唐宫夜宴》运用5G、AR等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重现唐朝少女们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表演中,这群唐朝少女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或嬉戏打闹,或梳妆打扮,或扑蝶戏水。她们穿过博物馆,越过彩墨渲染的山岭,来到了金鱼飞在空中的故宫,画面华美得像一场梦境,让观众直呼过瘾。 “冷科技”让春节“热腾腾”

事实上,牛年春节的科技感不仅体现在“云拜年”、春晚舞台之上,更体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回家过年的人们早早便感受了新兴科技在春运中的运用。春节期间数亿人次的人员流动,让疫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但健康码的出现让防控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老百姓也能持绿码“一码走天下”。

早在1月28日春运开启之前,各地机场、火车站便纷纷用上各型机器人,开展相关作业。上海黄浦公安分局的5G巡逻机器人“瓦力”通过语音播报功能,提醒游客注意个人安全防范。上海虹桥火车站利用消杀机器人进行巡逻、消毒、保洁作业。沈阳北站的消杀测温机器人更是能为旅客提供测温服务。

资料图:无人机器人在铁路上海虹桥站内一边保洁、一边进行消毒作业。殷立勤 摄

春节期间,上海黄浦公安特警支队的无人机小队操控着一架警用无人机沿外滩江堤进行巡逻。无人机能利用承载的高灵敏度摄像机,获取地面上的影像,并将所获得信息传回指挥所,为快速处置警情提供研判支持。

放眼全国各地,民众在春节的娱乐项目也与科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VR沉浸式过山车、“魔镜”声控立体烟花、机器人写春联挂灯笼……新兴科技的应用,正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便利。

从春运机器人消毒防护到8K、5G等技术在春晚中的运用,从除夕“云聚餐”“云拜年”到春节期间“云观灯”“云旅游”,科技在尽展魅力的同时,也在为人们带来情感满足。看似“冷冰冰”的科技背后,实则充满人文关怀,让牛年春节更加“热腾腾”。

作者:郭超凯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2-16 22:43:30 数不过来了!这个春节藏了多少“高冷”
数不过来了!这个春节藏了多少“高冷”科技?
疫情常态化加速了科技进步,也催生了新的过年方式。[详细]
2021-02-16 22:42:17 节日“买买买”!全国多地商场迎来客流
节日“买买买”!全国多地商场迎来客流高峰
节日“买买买”!全国多地商场迎来客流高峰[详细]
2021-02-16 09:19:45 安徽泾县警方发布悬赏公告
安徽泾县警方发布悬赏公告
2月15日晚,泾县昌桥乡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详细]
2021-02-16 09:15:30 2月16日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2月16日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2021年2月15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2月15日24时,安徽省累...[详细]
2021-02-13 15:40:47 大年初一,安医大二附院喜迎19位“牛宝
大年初一,安医大二附院喜迎19位“牛宝宝”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 (记者 马冰璐)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了迎接牛宝宝的降临...[详细]
2021-02-12 16:37:09 安徽名将朱琳澳网女双出局
北京时间2月12日,2021澳网公开赛展开了第五比赛日的争夺[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