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杠杆

2020-11-14 19:56:33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南京11月13日消息 走进赣榆区柘汪镇响石新社区,只见一座座统一规划的“小别墅”错落有致,矗立在道路两侧,格外引人注目。房前屋后花香怡人,道路两侧的新型节能路灯,点亮了农民的幸福生活。

“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现在啊,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作为响石村的重点扶贫对象,陈大明一家从平房搬进了小别墅,他和老伴也在村里的帮助下开始了特色养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赣榆区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对焦区域优势,放大规模效应,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把农村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放大以农房改善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努力做到选好一条路子、致富一方百姓。

搬得出 强保障让群众拥有归属感

白墙灰瓦的院落、和谐秀美的村庄、整洁静逸的环境,在响石新社区,一切都是小康路上幸福的模样。这些依山傍海的小别墅就是响石村村民的新居。今年29岁的苏琳在柘汪镇响石村出生,如今在镇上一家企业工作,在此生活多年的她告诉记者,搬进新房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现代化,用水用气都比以前方便许多。“新房就像城里的小区,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住起来也舒心。”

为了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拥有归属感,赣榆区在农房改善过程中坚持服务为先,综合配套与政策保障同向发力。着眼“功能配套”,完善公共设施,让群众“舒心”;灵活开展现金安置、房屋安置、托底安置,让群众“安心”;保持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土地承包关系、村集体债务债权关系“三个不变”,让群众“放心”。抓住“搬得出”是关键,“稳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的重点,全力推进农民住上新居之后的扶持工作,让群众搬迁之后再“扎根”,踏实过上好日子。

稳得住 好政策让群众增强幸福感

“我家老房子置换一套还能余下好几万块钱,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么好的政策我得赶紧去告诉村里人。”刚签完安置协议的赣榆区城头镇青墩岭村民王艳红小跑着“串门”去了。她口中的好政策是城头镇在搬迁工作中,对优先搬迁和腾空房屋的实行一系列政策优惠,根据被搬迁房屋面积按月发放临时安置补贴,安置房价格按照最低标准收取,只要在奖励期阶段顺利签约的,在选择一套安置房后还可以余下几万元。如今的安置房——润城华庭小区已经封顶,100余户村民今年底就能搬进去住了。做好农房改善工作,群众致富是关键。城头镇通过“就创结合”的思路,为搬迁群众找到致富“好路子”。在润城华庭新型农村社区南侧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和中小企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17栋,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12家,可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所有岗位优先对搬迁户开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解决群众的就业之忧。

同时,城头镇在优势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稻虾混养”项目,打造“公司+合作社+搬迁户”的模式,目前多半的搬迁户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包田养殖,每年的收成由公司统一收购,圆了群众“当老板”的创业致富梦。

能致富 多途径让群众提升获得感

今年32岁的城西镇程圩村村民谢春雨,现在到了镇工业园区一家电子厂上班,谈到如今生活的变化,她感慨地对记者说:“当初村子要拆迁,还有点舍不得,现在看到马上要搬进去的新小区,在镇上核心地段,条件比俺村强多了,心里啊很期待,现在自己也有了新工作,离新家也不远,还真是充满幸福感。”

赣榆区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对焦区域优势,放大规模效应,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把农村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放大以农房改善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努力做到选好一条路子、致富一方百姓。

今年以来,赣榆坚持练好“内功”,谋定后动“重规划”,做到超前谋划、高起点规划。按照“重整农业、重构农村、重塑农民”的指导原则,结合新一轮镇村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努力做到镇村“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实现15个镇区总体规划、350个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因地制宜“创特色”。计划完成农房改善户数6000户,开工建设农房改善项目30个,总改善户数1.12万户。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必须让群众安居又乐业,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而赣榆区厉庄镇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厉庄镇对涉及搬迁的6个居民点探索土地经营权试点,引导社区居民以土地入股经营高效设施农业。

截至目前,共有81户居民加入特色种植,预计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发挥医辅器械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依托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吸纳近200名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近年来,医辅器械产业园又新签约在建企业共有6家,预计建成投产后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最真实的写照。

上一篇:家门口的“京津冀”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0-11-14 19:56:33 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
农房改善使“巧”劲 撬动百姓幸福生活杠杆
能致富 多途径让群众提升获得感[详细]
2020-11-14 19:47:15 家门口的“京津冀”
家门口的“京津冀”
发挥优势、错位承接之外,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详细]
2020-11-14 19:08:08 涉嫌骗取拆迁面积!合肥一女子被查!
涉嫌骗取拆迁面积!合肥一女子被查!
合肥警方发布通报。[详细]
2020-11-14 19:06:35 颍上县集中核酸检测全部完成
颍上县集中核酸检测全部完成
采样255797人,结果均为阴性。[详细]
2020-11-13 13:18:16 全省文博单位举行消防大比武 安徽
全省文博单位举行消防大比武   安徽消除文物火患 “三年行动”启动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 为进一步提升文博单位消防安全水平,11月13日上午,安徽省文...[详细]
2020-11-13 10:38:26 合肥高刘街道纪工委(监察室)对秋冬季
面对当前秋冬季秸秆禁烧严峻形势,高刘街道纪工委(监察室)把督查三全禁烧(全年、全区域、全面禁烧)作为当前一项重点...[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