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第一观察|习近平倡议“万物和谐”意涵深远

2020-10-01 10:34:09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这一重大倡议。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今天,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讲坛上阐述“万物和谐”理念,体现的不仅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观照,更传递出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深邃思考。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2019年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多样性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不仅生物界、自然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也应该是多元多样的。

“万物和谐”,正是中国人对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多样共存的哲学和诗意表达。

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联合国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报告令人忧心:原定于2020年实现的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的20个目标多数未能达成。生态环境的退化正以种种惨痛方式向人类敲响警钟。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质朴而通俗的语言阐述他对生态文明系统的认识。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今天,在联合国的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又精妙地道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今天的人类,同样面临着发展道路、生活方式、文化文明等领域多样性遭遇挑战的危机。个别大国信仰“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冷战思维、零和逻辑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

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源在于人的自私与短视。以邻为壑、“退群”“毁约”……当前国际上出现的种种乱象,同样与一些人的短视和自私密切相关。

这是2020年5月28日在中国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拍摄的与海葵共生的小丑鱼。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坐标审视当今世界,站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思考人类未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讲坛阐释的“万物和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它首先是物种与物种的和谐,勾画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良好生态图景;

它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出人类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

它还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作出的论断微言大义。

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无论是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还是解开国际关系症结,都需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超越传统思维,寻求新理念、新方案。

“万物和谐”,是中国的思考与答案。它不仅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更是关乎人类存在的智慧。

上一篇:悠悠家国情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0-10-01 10:34:09 第一观察|习近平倡议“万物和谐”意涵
第一观察|习近平倡议“万物和谐”意涵深远
习近平倡议“万物和谐”意涵深远[详细]
2020-10-01 10:32:58 悠悠家国情
悠悠家国情
悠悠家国情[详细]
2020-09-30 19:14:30 助推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 “新徽商·
助推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 “新徽商·再出发”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9月29日,“新徽商·再出发”上海市安徽商会长三角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安徽地市资源资本对接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详细]
2020-09-30 15:38:57 原产非洲就能耐旱? 店家提示养殖君子
原产非洲就能耐旱? 店家提示养殖君子兰千万不可忘了浇水
君子兰原产于非洲,花期长达30至50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内,常见的君子兰基本在温室盆栽供观赏,分株或种子...[详细]
2020-09-30 17:32:23 安徽居巢经开区: 服务“心贴心” 助
安徽居巢经开区: 服务“心贴心” 助企“加速跑”
安徽居巢经开区奏响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最强音。[详细]
2020-09-30 17:31:03 安徽巢湖:新开通公交20路线
安徽巢湖:新开通公交20路线
9月28日,巢湖市“天湖商场”至夏阁镇沿河行政村“大朱村”的公交20路线开通。[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