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胡晶金顶着烈日在田间忙碌着。戴着眼镜、一脸斯文的他看起来似乎不太像传统印象中的农民。在浙江农村,乡亲们总是把读过大学、跳出“农门”的年轻人喊作“大学生”,把读书视为远离种田的路径。胡晶金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学生”,那么他为何又回到“农门”种田了呢?
大学生本已跳出“农门”,然而,却有那么一群大学生“跳回农门”,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选择。大学的经历,不仅让大学生增加了知识储备,更是多了许多见识,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变得不一样了。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其实“跳回农门”不是“回到原点”,而是“新的起点”。
大学生“跳回农门”大有可为。事实上,“跳回农门”的大学生,有着自身的创业优势。头脑灵活、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能够短时间内就在农产品市场上做出一番业绩。他们不仅自己致富,还能帮扶周边农户一起致富。来自浙江慈溪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00多名大学生到当地参与乡村振兴,带动6000多农户共同致富。可以想象,如果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会有更多的农民跟着受益。毫无疑问,大学生“跳回农门”能够产生极高的“回报率”。一方面他们自己致富了,另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新思路、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改变农村“老派”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如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跳回农门”?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自己改变就业思路,不要认为回到农村就失面子,哪怕再苦也要留在城市。要知道“跳回农门”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有更多的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鼓励政策。比如,出台农业创业大学生补助、创业贴息贷款、场地租金优惠等等,还可以为大学生购买大学生农业创业综合保险。让大学生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羊”,成为共同致富的“生力军”。王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