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安正平:保障“一老一少”食品安全

2022-01-05 11:15:04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有多条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食品安全特殊保护条款。如在中小学校园、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及周边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的,作为相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较弱、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更容易受到不安全食品的侵害。虽然食品安全法已把食品安全纳入法治化轨道,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面向老年人和孩子生产销售不合格、未经检验、存在风险隐患的食品。究其原因,在于惩治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对一些违法经营生产者只是罚款了事,很难让他们感受到切肤之痛,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如何让“一老一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此次“两高”联合发布司法解释,从严惩处危害“一老一少”食品安全犯罪,形成法律震慑力,倒逼生产经营者将食品安全放在心上。 “打蛇打七寸”,处罚也要打在痛处、罚到点上。针对司法实践中“一老一少”食品安全保护的薄弱环节,相关法律制度作出优化调整,如有的上升到诈骗犯罪、有的在量刑时从重处罚,让法律真正长出“牙齿”,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保护。

一些不安全食品能够进入中小学校园、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及周边销售,也暴露出监管过程存在漏洞。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一个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都有可能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必须坚持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问题,严把食品安全的源头关、许可关、生产关、流通关、消费关,完善全链条、全过程、全环节、全品种的监管制度,增强专业监管、智慧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老一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加强政府监管之外,还应加强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群体的食品安全教育、法律普及。如果老年人和孩子能主动拒绝不安全食品,或者购买假冒伪劣食品后及时投诉举报,就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相关部门可以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开展政策性、科普性的知识教育,提高老年人和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对健康食品的鉴别能力,引导他们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

对“一老一少”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零容忍”。抓好每一个细节、堵住每一个漏洞,相关部门依法监管、生产经营者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凝聚强大治理合力,就一定能够织密“一老一少”食品安全网,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