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凌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家住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南山村周能财已经忙碌了起来,先到鸡棚里喂了鸡,又将准备摆摊的年糕粉丝一件件搬到电动车上。“年糕15元一袋,糍粑也是15元一袋,都是一袋五斤装,我一天能卖三四百斤呢”。周能财告诉记者,入冬来他每天除了照料家里的土鸡就是做些小生意,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一百多元。
周能财今年57岁,因视力残疾,加之没文化、没技术,又要照顾女儿,只能在附近打点临工,日子总不见起色。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可是周能财还是闷闷不乐,“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贫困,想要过上好的生活,就要靠自己努力,勤劳致富。”
周能财用自己家电动小三轮,每天起早摸黑做些小生意,夏天卖西瓜,冬天卖些糍粑年糕粉丝。“没有这些时候呢,我就在附近打点零工,除了重体力活,我啥都能干,啥都想干”。
周能财有志气,有想法,就是没钱和技术。“前些年,看别人搞养殖收入不错,也动过心,可是没有启动资金”。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帮扶干部告诉他,县里有扶贫金融政策可以申请贴息贷款,不用还利息。老周这回乐了,还有这样的好事呢!
2018年,周能财在村干部帮助下,申请了贴息贷款,利用空余的屋舍开始养鸡,每天天不亮他就为鸡添饲料,清扫鸡舍,深夜还要再起来到鸡舍转一圈,时时刻刻关注着鸡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在周能财面临养鸡技术难题的时候,当地选派了养鸡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为周能财提供全程养鸡技术指导服务。
由于周能财养的土鸡品质好,不愁销路,当年通过卖鸡和蛋,收入就达到1万多元,摆脱了生活上的困境。眼下周能财的鸡还有几十只,他准备留着春节卖。“别看这些鸡个子小,蹦跶起来也能飞得老高。我每天按时喂养,希望它们长快些,年前拿去市场卖,又是一笔收入。”周能财乐呵呵地说:“为了让它们吃好,我还自己种植一些野菜,每天割着喂它们吃。”
如今的周能财干劲十足,贷款虽然已经还清了,可他每天还是忙个不停。“现在纯收入一年能达到4万元,女儿也参加工作了。”周能财说,他准备继续发展养鸡,靠着双手继续努力挣钱,让日子越来越好。
在郎溪县,像周能财一样靠小额信贷资金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为帮助贫困户尽快摘掉“穷帽子”,栽下“摇钱树”,捧上“金饭碗”,郎溪县全力做好金融扶贫工程,通过扶贫小额免息贷款等金融手段,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自主经营、多户抱团经营、同合作社大户合作经营等方式发展生产。为贫困户精准“输血”,激活了贫困户的“造血”机制,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