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爱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是我们党百年来波澜壮阔奋斗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外交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安徽,一批批外事工作者辛勤耕耘,赓续奋斗,以实际行动不断开创外事工作新局面,取得了安徽外事工作的累累硕果,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礼宾处处长俞爱民就是其中之一。
俞爱民,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随后进入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直至退休,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来,他以奉献为鞍,以智慧为马,用汗水诠释了一个平凡的安徽“外事人”不平凡的初心与使命。
艰辛的涉外礼宾工作起步岁月
俞爱民在《第一位西方国家政府首脑来访的背后》一文中回忆道,受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安徽外事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不论硬件或软件离达标都有很大的距离。从硬件上讲,当时的合肥没有一家五星级宾馆,也没有合适的国宾接待车队,通讯不畅,更谈不上手机或电脑存储设备;位于长江路上的安徽省政府办公大楼内也没有合适的会见厅,省外办接待处两个办公室只有一部固定电话,也没有工作车;文印室只有一台用铅字敲打的打字机和一台油印机,许多材料和发文需要通过在钢板蜡纸上刻字后再送去油印;从软件上讲,外事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待国宾的任何经验,更无先例可以参考;同时懂专业和外语的干部及外事翻译人员十分稀缺。
1986年3月26日,时任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在合肥骆岗机场欢迎丹麦王国首相保罗·施吕特(中为翻译俞爱民)
在上述情形下,安徽省外办在1986年初接到外交部关于接待丹麦首相来访的预报。时间紧、任务重,时任安徽省外办主任王杰当机立断,迅速安排副主任杨多良带领接待处处长朱华和翻译工作人员俞爱民,前往江苏省外办学习取经,随后前往北京观摩和学习国宾接待工作程序。在外交部礼宾司的精心安排下,他们在北京认真地观摩学习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的国宾欢迎仪式、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会见会谈、签字仪式、住地话别、参观等重要礼宾活动,还在礼宾司学习了一些礼宾活动的具体做法并了解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986年1月,时任安徽省外办副主任杨多良、接待处处长朱华和俞爱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时留影
礼宾接待工作中的迎来送往是一门大学问。1986年3月,丹麦王国首相保罗·施吕特来访安徽的这几张图片的背后,记载着35年前令人难忘的安徽外事礼宾接待工作的起步岁月,记载着当年改革开放的精彩时刻和留下的珍贵历史印迹,记载着老一代安徽外事工作者宝贵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为安徽外事礼宾接待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涉外礼宾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3月26日,时任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在合肥骆岗机场欢迎丹麦王国首相保罗·施吕特
接待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妇
2006年5月19日至21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妇来安徽黄山参观考察。作为负责安排接待安南先生来访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俞爱民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2006年5月21日,俞爱民与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夫人在黄山合影留念
“安南先生是安徽省对外交往史上唯一到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其来访的重要性和对安徽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意义是非凡的。”俞爱民说。
为了全面落实接待前的准备工作,俞爱民带领先遣组提前两天赶赴黄山。2006年5月18日,就在安南夫妇飞来黄山的前一天,大雨磅礴、天空灰暗、气温偏低。这段时间,他们不断接到联合国驻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黄山的天气情况,了解山上的气温。当时,俞爱民和同事们也是天天查询黄山的气候、气温、风力等,心中难免有些担心。
2006年5月21日,时任安徽省省长王金山会见合国秘书长安南
就在安南夫妇即将到达的当天上午,天空如愿露出笑脸,温暖的阳光普照黄山,气温适中,雨后天晴的空气也特别清新,顿时使人感觉进入了“天然氧吧”。黄山的天气晴了,俞爱民和同事们的心情也由阴转晴了。
安南夫妇来黄山访问,只带了身边必需的5名工作人员。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俞爱民与安南身边的工作人员合作得非常愉快,他们只要有事就直接找他,而俞爱民总是能够迅速地帮助他们解决,可以说是配合默契。
在游览过程中,黄山市市长与省外办的同志一起征求安南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给黄山的某些松树命名。安南对此提议特别认真,还与夫人作了协商。第二天上午,前往索道站的途中,在导游的引导和介绍下,安南夫人指着一棵松树说:“这棵松树很像雨伞。”因此,安南为黄山的一棵松树命名为“雨伞松”并亲笔题名签字,并对陪同他上山的黄山市市长说:“我下次还要来,再看看这棵松树。”
俞爱民珍藏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2006年6月5日写给他的感谢信
安南先生及夫人的三天黄山之旅结束前夕,被黄山的迷人景色所打动,安南两度以文字表达了再次来黄山的愿望。在黄山西海大饭店,他在题词中写道:“来到黄山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夫人和我一定会再来。”在北海散花精舍应邀留言时,安南又一次写道:“娜内和我在这里过得很舒服,我们会回来的。”他还幽默地说:“你们一切都安排得很好,包括天气。”
向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介绍安徽产品
2006年9月,为庆祝安徽省与菲律宾新怡诗夏省建立友好省关系三周年,安徽省政府在菲律宾新怡诗夏省省会帕拉延市举办了安徽产品展示会,时任菲律宾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应菲律宾新怡诗夏省省长托马斯·豪森三世的邀请亲临展示会并出席剪彩仪式,给两省的友好交往史留下了精彩的一页。俞爱民当时直接用英语向阿罗约总统介绍了安徽图片展和产品实物展。
2006年9月2日,俞爱民向时任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介绍安徽产品
同外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是地方外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为增进国与国之间互利共赢的友好合作关系和人民间的友好感情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已与世界上六大洲的37个国家缔结了22对省级友好关系和75对友好城市关系,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服务安徽省的开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接班的年轻同志创造新辉煌
从2006年3月起主持安徽省外办礼宾处工作到2016年正式退休的十年间,俞爱民掐指算了一下,外国副总理以上级别来安徽考察访问的有53批次,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批次;政党代表团有46批次;省级领导出面的外事活动频率很高,平均每三天就有1场。俞爱民说:“这段时间也是安徽省对外交往史上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时期,见证了安徽省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中的务实行动,也见证了开放给安徽省带来的发展硕果。”
第十三次中国 — 东盟高官磋商会于2007年4月在黄山风景区北海宾馆举行
“弱国无外交,穷省无外事,地方外事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就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俞爱民与同事们的共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新时代的安徽外事工作,俞爱民希望接班的年轻同志要继续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工作大局,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做到“坚持原则、以我为主、不卑不亢”,同时注重对外交往中的基本礼仪,不断提高化繁为简的工作能力,开创安徽外事工作新的辉煌。
1988年8月,时任安徽省副省长邵明在“中国安徽省出口商品展览会”开幕式上致辞(翻译为俞爱民)
三十多年来,俞爱民负责组织接待过许多由外交部、中联部等安排来安徽省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领导人、外国政党领导人等重要团组;曾协助安排多场在我省举办的国际会议;曾随省级领导同志出访六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负责翻译和联络工作,他也因此荣获外交部“全国资深地方外事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代有一代的时代使命,一代有一代的奋斗目标。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像俞爱民这样坚持不懈的奋斗者,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这些奋斗者而言,他们会老去,但他们爱岗敬业、努力奋斗的精神不会老去,并且会激励一代一代的“安徽外事人”继续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