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雪的遐想

2021-11-24 09:20:4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雪,是从下半夜开始下的,没有征兆,没有暗示,簌簌柔柔的声响,像极了一个人均匀而酣畅的呼吸。此刻的大地,正在休憩,历经秋收的热火朝天——抢收播种,她实在太疲乏了。一夜之间,树梢白了,瓦片白了,大地白了,祖母的头发也白了。雪静静下着,田野、村庄全白了。雪花飘落时的天籁之音,温暖了一个人的梦境:天与地,黑夜和白天,融为一体。雪,飞舞在城市的上空,同时也覆盖了乡村的每一寸土壤。

怀念在老家的庭院看雪,极目远望,无所遮拦,一览无余。不像在城里,视线被建筑物阻隔,看不见雪花空旷高远的源头,也看不见它的归宿。一场雪,浩浩荡荡地下在穷乡僻壤,包容了荒芜和冷寂。伸手便可触摸晶莹剔透的雪花,冰凉从指尖蔓延内心,连通了孩童和自然的快乐密码。雪浸透了远处的烟囱和近处的屋顶。瓦片湿漉漉的,愈发的青幽。门口松柏上积满了厚厚的雪,就像松松软软的奶油涂在上面。调皮的孩童一脚重重地跺在树干,雪纷纷扬扬洒落一身,衣服、围巾、帽子、脖子里,全是雪,冷不丁打了个激灵,于是你追我赶,雪球乱飞,广袤的村庄洋溢着孩子的追逐嬉闹声。少年玩雪;中年看雪。玩出了野趣;也看出了心性。

明末清初,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是赏雪的典范。文人雅士看出了风景,也洞悉了家国之思黍离之悲,看雪,也就看出了层次,分隔了境界。“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内心的悲凉和凄苦无言诉说,只好“独往湖心亭看雪”,幸得有童子船夫相伴,赏雪、饮酒、清谈……寻觅而来,尽兴而归,也算不枉此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景最浓处,唯有寂寞相随。柳宗元浸染的不仅仅是冰天雪地的严寒,更有内心的寒颤。惟余莽莽,郁郁苍苍,空无一物,唯有皑皑白雪铺洒江面,与诗人相互抚慰。人在钓雪,雪也在窥人,那一根洁白的钓竿,犹如一支一尘不染的巨笔书写在天地浩宇间,将诗人高洁光辉的人格映照在大地之上。

雪霁天晴。老人说,只有刮风、下雪,苍天才得放晴。雪渐渐融化,汇成涓涓细流。乡下的屋檐下,响着滴嗒嗒的水声,听起来非常安稳舒坦。树枝、檐角、电线杆挂着亮晶晶的冰凌,像多年前推车售卖的老冰棍。低矮的瓦楞边,总看到一群孩子,汲着鼻涕,脆嘣嘣地咬着冰疙瘩,舌头都冻木了。一旁的腊梅花正在傲雪盛放,吐纳芳香,它们都是冬天最不怕冷的生灵。田垄地头间,老农一边吸着旱烟,一边夸赞着:“雪,下得大!下得妙!”温热的白气从清冷的麦田袅袅升腾,于是眉宇间便多了一份喜气,一份期盼。“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白雪、青苗、蓝天……日子,就有了着落;生活,便有了依靠。

趁雪还未化尽,乡亲们拿着盆盆罐罐去收纳天地间“洁白”的馈赠,在雪地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洁白饱满的雪,顷刻便化为清冽的冰水。他们干枯粗糙的手指一经雪的浸透,便也光滑柔媚得多。雪迸溅到头发、眉毛、鼻尖、肩膀上,也不理会,他们如获至宝,肆意地“掠夺”着,不一会儿就满载而归,泡新茶、腌鸭蛋、搽痱子……不一而足,各有各的安排和妙用。

安徽合肥 吴中伟

上一篇:陈垣著述明志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