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朱冬)近日,记者走进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小学,在五年级某班课堂上,见到一位女老师正神采飞扬地授课,她把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她还不时进行提问,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她叫杨莉,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她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教育影响着学生们。几年前为了挽救姐姐的生命,当年40岁的她立下了“宁愿少活20年,也要挽救姐姐的生命!”的誓言,在姐姐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杨莉义无反顾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姐姐的生命。
杨莉(左)经常去看望姐姐,关注姐姐健康情况。
“杨老师教学能力特强,很有爱心,谁有困难她都帮助,我经常在课堂教学当中讲杨老师的事迹,来鼓励孩子们从小要培养一种大爱的精神,有大爱的胸怀。”濉溪县城关中心小学副校长李修泉说。
作为一名教师,杨莉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她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她所带的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级,数学成绩都很突出。她的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作风受到了学校广大教师的赞誉,也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连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16年又被选为濉溪镇党代表。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3月,杨莉姐姐吴亚莉(随母姓)被确诊患上罕见的血液病——“骨髓纤维化”。这个消息,对杨莉和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让他们悲痛欲绝。
“姐姐是老大,我们姐弟5人,从小她对谁的事都上心,都操心,现在突然遭遇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跟天塌下来一样。如果能挽救姐姐的生命,我宁愿少活20年。”杨莉从小就和姐姐很亲,也很依赖姐姐,每当想到才43岁的姐姐得此大病,背地里她不知哭了多少回。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最关键的就是看供体和受体的HLA是否匹配。听医生说在同胞中匹配率最高,于是姐弟及其他亲人争相要去做匹配。2015年5月3日,趁着姐姐在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住院期间,杨莉带领姐弟四人一同到安徽省立医院做了配型,配型结果是杨莉和姐姐10个点完全相合。姐姐不幸患上疑难杂症,但姐姐又是幸运的。
父母得知这一消息后,既惊喜又担忧,手心手背都是肉啊。爱人也有所担心,家里还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她照顾呢。
“当听说杨莉要给她姐姐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我心里又高兴,又害怕,还又担心,杨莉却劝我放心,她身体很好,医生说了移植后影响也不大,以后身体慢慢就恢复好了,我就同意了。”在杨莉的劝慰下父亲杨嗣义赞同了这一方案。
由于听说移植风险大,对供者又有危险后,姐姐害怕了,她不愿连累姊妹们,拒绝做移植手术,坚持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效果并不好,病情不断恶化,只有靠输血维持生命。
自配型成功后,杨莉坚持每天晚上去姐姐家做她的思想工作,陪她聊天,安慰姐姐,告诉她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很安全的,并不会损害健康。她还经常陪着姐姐到外面散散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姐姐无神的眼光默默地望着妹妹,深情地说:“拖累你们了。”
为了让身体素质更好地符合要求,能早日给姐姐捐造血干细胞,杨莉连续3个多月坚持跑步锻炼来增强体质。不顾外界“捐献骨髓对供者身体有损害”的说法,杨莉毫不犹豫地在天津做了供者所需要做的各项身体检查,检查结果身体条件全部符合。当年9月21日,杨莉成功给姐姐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术后,因为免疫力下降,杨莉不能久站,为了不耽误学生课程,她仍坚持上课,未请一天假,学校特批她可以坐着上课。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多。每天拖着疲倦的身体,杨莉没有一丝怨言。
经过多年的治疗和保养,如今姐姐吴亚莉的身体完全恢复,开始正常上班,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大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家中回荡。
“我觉得是姐妹深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我现在身体好了,以后会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对于未来吴亚莉充满了希望。
望着恢复健康的姐姐,杨莉深有感悟:“我帮助的只是姐姐,如果有需要,我同样也会帮助其他人。”从杨莉平淡而真挚的谈吐中,让人体味到亲情的温暖,家庭的幸福,更体味到人间的真情,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