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淮南 > 淮南新闻 > 正文

淮南:党建引领公管创新,打造特色品牌

2021-12-27 18:45:2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记者从12月24日召开的淮南市公管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管局党组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筑牢思想政治“压舱石”、建强基层组织“硬堡垒”、锻造担当作为“强队伍”、涵养风清气正“好生态”,不断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和监管,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效益和公平,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理顺规则,构筑市县“一体化”。按照“应减尽减、能统则统”的原则,对市县两级招投标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和完善,保留37件,废止31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建立健全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要求,制定了《淮南市公管局关于建立招标投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工作机制》《淮南市公管局深化招标投标提升行动方案》《政府采购提升行动方案》等制度规则,构筑了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度规范、网络系统“一体化”。

流程再造,打造服务“一条龙”。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与监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将十二步操作流程简化为七步,明确了服务事项、操作流程和办理时限并全流程见证。主动服务、即时办理、容缺受理、提醒办理、限时办结、跟踪服务,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由原来3天压缩为1天办结。建立服务“好差评”评价制度,赋予办事企业和群众更多监督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疫情防控、引江济淮、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交易开设“绿色通道”,服务保障建设项目46项。出台《进场交易项目见证服务规定》,对交易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记录,做到全程留痕,管理有据。

压实责任,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招标人是招投标的第一责任人,无论在项目招标、施工、管理等方面都有法律赋予的义务和责任。今年我们开展招标采购法律知识讲座8场,受众1500余人次;邀请专家解读《安徽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提高招标人对招投标法规及主体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招标人主体意识。制定《淮南市招标评标评审办法十二条指导意见》和《淮南市政府采购评标评审办法指导意见》,优化评标办法,推行“评审分离”。引导招标人采用联合体招标,开展异常低价竞标评审工作。出台信用评价实施办法,将企业的履约行为、质量安全等纳入建筑市场信用评价计分体系,纳入评审和定标因素。政府采购项目全部免收投标保证金,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加强监管,构建综治“一张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在招投标的全流程各环节设置监控点,全方位开启“云上监督”、智慧监管,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做到了事中监督、事后追溯,提高了监管效率。把扫黑除恶斗争和打击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结合起来,强化联防联动,集中整治。对涉嫌犯罪的,移送相关部门。今年以来,查处涉嫌串通投标、弄虚作假、违反招标文件约定等违规行为企业45家,其中,信用处理34家,预警公告4家,行政处罚7家,收缴罚没款78.07万元,并将失信单位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从严开展专家入库初审,优化评审专家管理;从严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会同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加强对中标人的履约行为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项目管理班子履职情况进行巡查,强化标后管理。充分发挥公证的法律监督、法定证明、法律服务作用,今年引入公证机构对382件招标采购项目实施监督见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阳光”。以“包容审慎”的方式,探索柔性执法监管,巧用“质证”搭建沟通平台,邀请招标人、投诉人、被投诉人、招标代理机构等市场交易主体共同参加,充分保障了投诉各方的知情权、参与权。今年以来,接到投诉事项21起,投诉人主动撤诉11起,撤诉率达到52%,提升了投诉处理效率和当事人对投诉处理工作的满意度,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顺利开展。

数字赋能,构建交易“一片云”。利用数字技术,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构建“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交易新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1480个,交易额达156.12亿元,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75个,交易额达1.25亿元。与嘉兴、常州等苏浙沪28个地市交易中心成立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合作联盟,建立了合作机制。应用5G+区块链、大数据、音视频交互等手段,完成湖北省嘉鱼长江大桥防洪专项工程施工招标、江苏省无锡市李巷路工程施工项目等67个跨省远程评标等工作,共享了交易系统、评标专家和场地资源。打造全省首个集数字证书、保函申请于一体的移动端应用,率先实现“指尖上交易”。开通“线上融资”绿色通道,会同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与银行合作推出“政采贷”业务,实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推行建设工程“投标贷”,为中标企业提供融资快、门槛低、成本低即“一快两低”的融资服务。择优引入8家实力强、资信好的金融机构,通过“投标人申请+数据交互+银行授信”的方式,实现投标保函全流程电子化办理,累计出具电子保函29923个,释放投标保证金63.82亿元,替代率62%,缓解了投标企业资金压力。

截止11月份,淮南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各类项目交易2718项,交易额215.96亿元,节资额18.92亿元,节资率10.77%。

2021年,市公管局党组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局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领会“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持这以恒固本强基,压坚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一以贯之严明纪律。积极打造“交易+智慧服务”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党建引领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以业务工作成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有力促进了交易平台管理水平、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交易服务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2年,市公管局将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持续深化公平台整合共享,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效益,确保淮南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数、金额数稳中有升,淮南市建筑业产值、发展体量不断提高,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力跑好开局“第一程”,带头冲在发展“第一线”,攻坚克难、敢闯敢试,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力量!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