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淮南 > 淮南新闻 > 正文

淮南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2021-12-27 18:45:1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12月24日,淮南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举行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该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关情况。

近年来,淮南市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宗旨,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了一批“产业之路、生态之路、文明之路、致富之路”,畅通了“微循环”、告别了“出行难”、走上了“致富路”,“以路美村、以路兴业、以路富民”的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据悉,“十三五”时期淮南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5.7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513公里(其中畅通工程1866公里,扩面延伸工程1647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8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6座。

淮南市每个乡镇均具备1条连接国省干线公路或县城的三级及以上公路,1条与相邻乡镇的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的四级及以上公路,全市每个较大自然村均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特殊区域特殊路段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的硬化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及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全市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率达100%,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得到很大改善,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加速实现。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全力构建“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年均养护比例达到5%,实现小修保养常态化。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每个县区建设1个农村物流中心,每个乡镇建设1个综合运输服务站,每个建制村建设1个综合运输服务点,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今年以来,淮南市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2021年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200公里,养护工程38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60公里,危桥改造工程8座,巩固了建制村通客车成效,9月底提前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完工率100%。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制定相关方案,切实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今年4月,各县区均出台辖区内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县区人民政府“四好农村路”建设主体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乡村参与的工作格局,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保障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序推进。

积极探索“交通+”农村公路发展模式。“交通+运输服务”,建设“畅、安、舒、美”乡村振兴路。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8537公里,其中县道1163公里,乡道2944公里,村道4430公里,建制村、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794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交通+乡村文旅”,打造乡村文旅发展路。围绕自然景观、历史古镇、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休闲旅游路,目前,旅游路、资源路总里程达1100公里,红色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养殖、农家美食为一体的交通旅游融合产业链正在形成。“交通+产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振兴路。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健全邮政快递服务网络,“城货下乡、农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有效解决农村乡镇远离市场、农产品销售难、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累计建设乡镇快递公共服务平台55个,城乡综合服务站点43个,县级物流中心 2 个、乡镇级物流中心 17 个、邮乐购站点1353个。

淮南市“十四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继续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按照《淮南市“十四五”公路发展规划》和“三项调查”基础数据,“十四五”时期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约1700公里,总投资约17亿元。重点开展92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未通硬化路、29个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全力推进县乡公路升级改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构建起质量并举的农村路网。

继续抓好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按照“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奖惩有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压实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居)委会的农村公路管养责任。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管”的原则,明确路长及乡村道路专管员,形成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构建符合市情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切实提升养护水平和服务品质。

继续落实好农村公路的运营工作。指导推动寿县、凤台县、潘集区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新增公交车212辆,推进公交等运输工具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配置,优化公交线网,提升公交通达深度和服务质量。加强交通、邮政、快递、商务等资源整合共享,科学布局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实现“一点多能、多站合一”。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