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记者从12月24日召开的淮南市应急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2月23日,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起、死亡20人,同比分别下降31%、46%,发生较大事故1起,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为全省最低。但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呈多发态势,建筑业领域事故起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50%,其他行业事故呈反弹趋势,特别是在从事零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多起触电或高坠事故,反映出该市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安全培训走过场等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地区和行业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做到闭环管理。
据介绍,今年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坚守安全生产基本盘。截止12月23日,煤矿行业已实现安全生产535天,创百年矿区历史最好成绩,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近5年未发生亡人事故。一是重安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安委会全体会每季度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下步工作,推动问题解决。二是除隐患。深化“1+11+N”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安全隐患月排查月通报和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全市开展督导检查10721次,检查单位21051家次,发现问题和隐患27143处,行政处罚4275起,罚款1847余万元,警示约谈1729家,责令停产43家,联合惩戒21家。三是严执法。通过业务培训、聘请专家、联合执法,安全监管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应急系统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449条,打造典型执法案例41个,煤矿等行政处罚率居全省前列。超前治理煤矿重大灾害,全覆盖摸排辖区12座煤矿,共排查整治煤与瓦斯突出、水、火、顶板等重大风险4大类430项。加强危险化学品监测信息系统运用,实时督促企业整改风险报警处置等问题。四是勤调度。充分发挥市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利用考核、巡查、督查、约谈、警示、通报等手段,对事故多发县区开展约谈,督促各级各部门将安全生产与自身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抓好防灾减灾救灾。今年以来,全市森林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形势平稳。一是健全责任体系。编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规则,衔接好各部门“防”与“救”责任链条。二是处置灾情险情。面对强降雨和台风,全市上下积极部署,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将暴雨和台风“烟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摸清灾害底数。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梳理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风险隐患,形成分类型、分区域的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四是筑牢全民防线。广泛开展全国防灾减灾周和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提升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2019年以来,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家,全省19家。
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应急预案。修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指导属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完善5526个应急预案,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二是夯实队伍装备。大力支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发展,为淮南军分区、淮南淮化队等采购配备应急装备、器材。优化整合应急队伍57支、6039人,大型装备536套。加强与淮南军分区沟通对接,将8300名民兵纳入全市应急队伍体系。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建立多部门会商研判机制,利用市预警平台和应急广播发布平台,及时、快速发布安全生产、自然灾害警示信息和防灾减灾、紧急避险、应急处置常识。四是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开展首次市级防汛演练,常态化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