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夏文怡 ) 近日,肥西法院第三审判团队化解了这样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段某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收入来源,日常开支多靠其年近70岁的母亲何某出租房屋的收入来维系。2020年6月18日,经中介介绍,李某与何某达成租赁合意,但由于李某称其不记得身份证号码,遂在租赁合同上使用其公公范某的身份信息,与何某签订合同。没成想入住后李某便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房租,共计6000元。
想到自己生活不易,何某抱着理解李某的心态一再宽限付款时间,且想着李某一家老小五口人都住在出租屋内,应该不会跑路。哪知2020年9月起,李某电话开始关机,无法联系上她的何某这才察觉不对。等何某来到出租房才发现,李某一家早已人去屋空。除了房租,李某租住期间的水、电、物业费等一应费用也未支付。这下何某母女二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断了,还得支付租客李某未缴纳的水电物业费,二人生活一下陷入了困顿。
何某联系不上李某,在中介处又未能获得其相关信息,无奈之下,只好起诉房屋租赁合同上范某。案件进入审理后,承办法官李娟疑惑,明明有被告的详细身份信息和住址,案件却迟迟无法送达成功。在仔细审查何某提供的证据材料后,李法官发现房屋实际承租人与租赁合同签署人不一致。在多次与何某沟通后,李法官协助何某前往派出所调取了李某的身份信息,追加案件被告、变更诉请。
虽然找到了李某,但让人意外的是,李某对自己租住何某房屋的事实矢口否认,甚至表示不认识合同上的范某,案件审理陷入僵局。为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李法官向当地的派出所调取李某户籍信息,发现李某与范某的户籍就在一处。李某见无法抵赖,就推脱无钱付房租。法官耐心告知李某逃避诉讼的风险,且目前证据充分,如果仍不付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李某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仅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影响下一代的升学就业。最终,李某接受了法官的劝告,双方对支付租金达成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