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高桢 黄君)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老百姓的心坎里……伴随着春的脚步,复苏的万物正在潜滋暗长,犹如进行曲般,激昂、铿锵的旋律正在肥东广袤的土地上演绎着。
民生前奏:审批权“下沉”演绎爱民曲。“小伙子,我想了解一下脱贫之后我享受的低保待遇可有变化,会不会影响我今后的生活……”,日前,在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民政所,记者见到来自该镇鸡鸣社区李大爷老大爷正在窗口咨询低保救助政策的持续性等一些具体问题,在得到工作人员肯定的答复后,老人心满意足地离开。随后记者从所长王德建口中得知,肥东县作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自从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低收入认定四项审批权限下放乡镇以来,通过优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依托“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平台,实现低保、五保、孤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高龄津贴发放等民生保障工程“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有效解决群众“急难”难题,社会救助服务抵近服务更便民。
民生序章:弹拨稽核公正“先行曲”。“落实救助对象信息核查,最大限度为服务对象提供承诺保障,以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为基础,通过稽核方式最大程度彰显公平、公信”,县民政局稽核中心副主任李清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信息稽核中心,利用“合肥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将85966名困难群众录入数据库,及时对新申请或在册低保、特困、困难职工、临时救助及住房救助等人员稽查核对,核对信息22720户69639人次,发布预警信息22068条。同时,借助“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县“阳光村务”微权网络监督服务平台等载体打造阳光民生,每月公示城乡低保、两残补贴、孤儿保障、特困供养等民生工程享受对象和救助金额。
主旋律:谱写春之城“关爱曲”。为确保全面、精准、多元化社会“救助网”实现全覆盖。该局以政策推进不断延伸救助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健全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机制;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申报、审批与发放要求,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和安置水平,落实了困难上海下放居民定补提标及省农业劳动模范困难补助政策。大大拓宽了社会救助的目标人群,实现了救助资源在不同对象上的“按需救助”,促进社会救助从政策化、制度化向精细化、个性化、柔性化服务拓展延伸,变“输血”为“造血”。
和声:众人齐奏老有所养“幸福曲”。记者从该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周海欧处了解到,该局通过创新公办民营“嵌入式”服务,有13所养老服务机构介入社会化托管。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开展养老事业发展调研,建言纳谏,去粗存精。同时,针对不同老年群体设置组合式菜单服务,推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将服务对象保障范围扩展到60周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和重度残疾对象。通过改造店埠镇、石塘镇、撮镇镇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所(含2所分院)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中心,鼓励养老机构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龙头养老机构,为老有所养,医养结合擂响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