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曝光 > 正文

羊毛制品一根羊毛没有,“品牌”岂能“无品”

2021-03-30 09:28:5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吊牌写着含有96%羊毛,实际一根羊毛都没有。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羽绒服、羽绒被、围巾、棉服、冲锋衣和羊绒衫等冬令用品进行监督抽查。结果发现: 在抽查的350批次中,共发现4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2.3%。多家知名品牌的产品在监督抽查中被判为不合格。(3月29日《央视新闻》)

围巾吊牌号称含96%的羊毛,实际检测是100%聚酯纤维,连一根羊毛都没有……而更为让你想不到的是,如此“薅消费者羊毛”的行为,不仅是“小品牌”在作恶,就连七匹狼、VERO MODA、雪中飞、恒源祥等“大品牌”均被点名了。

产品都有“吊牌”。这个“吊牌”会标注产品相关信息。这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主要目的在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本来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的“吊牌”,却变成了让消费者“稀里糊涂消费”的罪魁祸首。问题出在了哪儿?“吊牌”是企业的,但“吊牌”的内容岂能让企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加强“吊牌”内容的监督,是监督商品质量不能缺少的环节。因此,对于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切莫轻视了“小吊牌”,“小吊牌”里藏着“大端倪”。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没有专业设备,没有鉴定知识,总不能买个“羊绒制品”的上衣、围巾、袜子,还去鉴定“羊毛的数量”吧!这不仅“得不偿失”还“劳民伤财”。因此,“羊毛制品一根羊毛没有”的问题,不能指望提醒消费者注意鉴别来解决。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了监管部门。商家的良心不是“自己约束”出来的,而是“监督约束”出来的。尤其是目前很多地方开展的“信得过产品”以及“行业免检产品”评选,本身就是存在漏洞的。笔者以为,产品不能简单地用“信得过”和“免检品”的方式进行管理。事实证明,管理部门的“信得过”,往往就很容易造成“信不过”。监督商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多些“信不过”执法情怀。

郝冬梅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