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迅猛发展,全国金融诈骗形势日益严峻,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作案手法更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而老年群体的受骗案例更是频频发生,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体有存款、重健康、对金融知识不够了解等特点实施金融诈骗。
“多亏了这位小姑娘,不然我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就会打水漂了!”家住亳州市谯城区的贺奶奶向记者说道。
回想起一个月前遭遇电信诈骗的经历,她依然心有余悸。当时,独自在家的贺奶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强身健体的“神药”,但是要先付款后送货上门。贺奶奶随即被对方所说的神奇功效吸引了,在未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就来到邮储银行亳州市分行营业部办理汇款业务。
“出于职业敏感,我判断贺奶奶遇到电信诈骗了。”该网点大堂经理李晴详细询问了贺奶奶转账情况,并耐心劝阻贺奶奶进行转账。“我还是不放心,当时又教了奶奶一些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以及应对方法。”
“当老年客户来办业务时,我们除了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还会多留心观察是否有异常行为。”李晴向记者说道。今年以来,该行已成功堵截多起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为老人挽回了损失,得到了老年客户及公安机关的认可。
为不断提高老年客户自我保护意识、诈骗信息识别与自我防范能力,一直以来,该行通过“厅堂+走访”多渠道、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加大反欺诈宣传的受众面。
各网点LED屏滚动播放反电诈宣传标语,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告诫客户守护自身安全、远离诈骗风险;在大厅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防电诈科普常识宣传片,举办主题厅堂微沙龙活动,现场为老年客户介绍反假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金融常识。
定期深入社区、乡村,做好留守老年金融知识普及工作,适时提醒老年客户注意防范非法集资、账户买卖等支付结算风险,提高老年人的金融防范意识,助力老年客群资金安全。
通过金融宣讲,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对非法集资、电诈的了解,经过工作人员对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让老年群体了解诈骗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助力老年群体守好“钱袋子”。
(岳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