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烈士遗志,寄托清明哀思。乐龄听书联合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创意策划,安徽财经网作为媒体支持,推出《一封家书祭烈士》。
给父亲肖法兰烈士的一封家书
家书作者:肖少金(肖法兰烈士儿子)
朗诵:杜衎(安徽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
六封信讲述了六个故事,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烈士们用鲜血书写壮丽青春,在誓言中镌刻初心。他们牺牲时最小的22岁,最大的26岁,生命便永远定格在那朝气蓬勃、编织梦想的年纪。短暂而绚烂,在记忆里成永恒。
“当兵的这段日子你攒钱给我们买手机,可是手机还在,却再也联系不上你了……从你走后,我和你爸爸每年都到你曾经战斗的地方去看一看……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你,他们都是我的儿子。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你的遗志。”
给儿子葛宇航烈士的一封家书
家书作者:葛宇航烈士母亲
朗诵:蔡正兰(安徽艺术学院教授)
“我的爱人,你好吗?多么想你能伴我立黄昏,陪我从青丝窈窕到迟暮耄耋……我们的儿子非常优秀……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继承你的飞行事业,报效祖国。”
给丈夫查显伟烈士的一封家书
家书作者:杨芳(查显伟烈士妻子)
朗诵:江梦阳(安徽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在校生)
“敬爱的烈士爷爷,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中学生,但是我已决心像您那样心怀祖国,像战士一样勇敢冲在最前线。所以,我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为国家为人民做事的本领。”
给爷爷陶良军烈士的一封家书
家书作者:跃斌(陶良军烈士侄孙)
朗诵:朱永健(安徽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在校生)
千言万语,书信寄哀思,真情慰英灵。母亲、妻子、孙儿……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烈士亲属。
“英雄不怕牺牲,就怕遗忘。”尊崇、怀念、传承,烈士们的鲜血才没有白流。祖国强大,人民幸福,这,就是他们的梦想吧!
给好友张磊烈士的一封家书
家书作者:曹爱云(张磊烈士好友)
朗诵:贾雪(安徽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在校生)
写给烈士的家书,读给风,让风带向四面八方,祭英魂,撼人心。春风和畅,万物滋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种情怀穿越时空,有一种力量激荡情感,心灵再一次接受净化与洗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
给爷爷单霞赞烈士的一封家书
家书作者:单强进(单霞赞烈士孙子)
朗诵:胡长江(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
一家一族祭拜先祖谓之“孝”,一国万民缅怀先烈方为“魂”。家之“孝”与国之“魂”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清明时节,对先祖血脉相依的追思与感念,对深深植入骨髓的烈士精神的崇尚和守望,正是家国精神的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