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曹晓曙 梓山人 记者 曹开发)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了旌德县孙村镇,采访了一位具有61年党龄的老党员朱成富。
今年84岁的朱成富家住宣城市旌德县孙村镇大兴村,他原是村里的老支书。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默默无闻奉献,展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风采。
疫情期间奉献爱心 捐资千元
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以后,朱成富是天天看报看电视新闻,关注疫情动态,在看到各地捐款新闻后,他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全国一人出一份力,这个力量就是无穷大了。武汉遇到那么大的灾难,身为一个老党员,应该做点什么才对。已经夜深,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马上打电话给村里总支书记,表示要捐款。虽然自己年老体弱无公职收入,也无多少存款,第二天一早,朱成富还是毅然怀揣一千元现金到村部捐了款。他说:“捐一千元是作为老党员的一点心愿,我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要人人都尽微薄之力,大家集中起来,就能给灾区解决一些问题。”
为百姓分发救命粮 光荣入党
朱成富21岁入团,23岁入党。说起入党,还有个故事。
比起一般人,朱成富的入团入党条件要差得多,因为父亲是国民党员,对他影响很大。虽然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劳动生产上表现很积极,但政审还是过不了关。1958年大跃进时,朱成富是共青团高溪社团支书记,他带领青年参加突击队,村里的脏活累活险活都由突击队冲在前。因为正直能干,1960年初,党组织派他到外东固监督稻子入库,他发现下派的指导员一手遮天,把老百姓的粮食抓在手,村里几百人口,一天就七八十斤米下锅,每人每天二两米都摊不到,整天就喝那个加野菜的糊糊,饿得人东倒西歪。经调查,指导员将外东固的一千两百多斤米私藏在加工厂。这时候,指导员又去城里开会去了,村里快饿死人,米放在大队加工厂领不回来,怎么办?朱成富当机立断,重新统计各家饭票数量,造个表,把加工厂私存的粮食一起分给了村民。
指导员回来后很生气,就向大队黄书记告状,说朱成富把食堂撤销,老百姓对此很反感。黄书记是芜湖市政法委副书记、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到大队来的下派书记,他了解情况后,严厉批评了指导员,说中央12号文件明文规定,这个粮食要足额发到老百姓手里的,朱成富没有撤销食堂,是你指导员扣克的一千多斤米放在加工厂,难道救老百姓命错了?
事后,给指导员予以党纪处分;朱成富为老百姓仗义执言分发救命粮,光荣地入了党。
当选东固村大队长 修建学校
1973年,朱成富当选为孙村公社东固大队大队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重新修建村学校。
当时,村里是一穷二白。东固大队学校是祠堂拆改的,老砖单墙,风一吹,墙直晃。朱成富第一天任职后就赶到学校,他想,再穷不能穷学生,学校是危房,要是墙倒打坏了学生,那可真是不得了!
他及时向公社党委汇报,公社党委同意了他的请求。开会和群众商量,因为重新修建学校牵涉到十几户人家的菜地及附属设施,绝大部分农户都做通了工作,唯独一个党员农户不愿意拆掉自家的猪圈。朱成富就上门做工作说:“你是个党员,应该要服从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你家猪栏不拆,让学校怎么放线?这样,我保证换块地,让你家猪栏再建。”那个党员同意了。
朱成富克服了资金、场地等多种困难,终于把学校重新修建起来了。
争取了两千亩山场 造福一方
205国道横穿大兴村,当时,国道两边荒山秃岭,要求马上绿化。迫于压力,村里写了一个委托书给国营蔡家桥林场,请求造林。老百姓没柴烧,光砍树,纠纷不断,林场造林也没成功。
省委号召,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要求各个大队都要办林场,因为当地山场已经委托给了国营蔡家桥林场,村里想再造林就没了山场。朱成富只好再找林场交涉,又多次到县里找林业主管部门部门,说这个山场主权是我们的,事先是委托蔡家桥国营林场帮助造林,现在林没造起来,山也是荒的,我们的主权又没了,现在要成立大队林场,我们没有山怎么造林,上面追究下来,谁承担责任呢?
1981年搞林业三定,国营林场和公社大队的纠纷要得到解决。县政府开了一个林业三定办公会议,研究批复,同意将委托蔡家桥林场造林的两千多亩山场归还大兴村,然后发了林权证。老百姓造了很多林,增加几百万收入,造福一方。
在深山过四个春节 打通涵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兴村这个地方最大的问题是旱情严重,层层山田没有一个当家的水库,没有来龙水,唯独一股水却在山那边,要想办法把那股水搞过来,只有打涵洞引水。
要打通直线七百多米的山洞引水,那是多大的工程,谈何容易!光靠一个村的力量那是不可能的事,朱成富请专家写了可行性报告请求政府。有人嘲笑朱成富异想天开,说你看人家刀子切豆腐锋快的,一个水库你都搞不起来,还想到那个大山上打个洞引水啊?做梦吧!
意想不到的是,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启动这项工程,县领导亲自到村里开了动员会,蔡家桥林场是协同单位,由朱成富负责这项工程。
山外是坡积土,土方里面含水量比较大,白天挖的多,第二天又倒了上百方土量,硬挖了一年半进不去,一般人都认为报废了,放弃了,可朱成富还是有毅力魄力和韧性,跑到地区水务局,找到局长,请求派个技术员帮助测试,那坡积土位置到底有多深,如果百米多深的话,也没办法,只能放弃了;如果只有几十米了,就再坚持一下,搞下去。
经过高工测试,从山顶到山下,只有四十米是坡积土,再进去就是岩石了,主要是坡积土量大,再挖下去,几丈高的明土相当危险。刚好那个时候,解放军有在云乐打坑道的部队,团部设在新桥。部队打通道,他们有经验,朱成富就找到团部,副团长接待的,没想到,第二天就派了两个人来到大兴。在部队工程人员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坡积土的问题,顺利进入岩石开凿阶段。
这个遂洞引水工程指挥部,朱成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资金、施工、材料甚至工程人员的日常生活都是由他一人负责,他吃住在深山,四年多,他在大山里过了四个春节。
在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朱成富眼中泛着泪光,他说:“打洞引水这个工程是1976年10月开工,到1981年元月份打通竣工。打这个洞不是一点困难,主要是上级的支持力度很大,要什么给什么,还是共产党好啊!”
为民忙碌不计得失实实在在
1983年大兴和东固两村划开,朱成富在大兴行政村当支部书记。他本想以集体名义承包380亩山场,但林场不同意集体承包,为了村集体发展,他同意了以个人名义承包,然后将收益归集体,结果是自找麻烦。在他退居二线后,他认可合同上签的字,权责一清二楚,卖树的钱他交给了集体,贷款归了自己。
乡长说:“朱老啊,你个人承包这事,我们都晓得,履行合同归履行合同,造林当中的帐要分清楚,该你得的钱你不能不要啊。”
他一笑了之。
退下来后有件事,朱成富看村到周边村路都硬化了,自己村还是泥巴路,坑坑洼洼,就着急了。召集村民开座谈会说:“人家村都是水泥路了,我们村还是泥巴路。我已经打报告给上级了,但不好指望,这样吧,村集体还有点钱,出大头,大家再少凑一些,先把村里道路修好吧。”大家一致赞同。就这样,村路很快就硬化了。
还有,村口有棵三百年的古银杏树枯黄了,他看了很心疼,自己花钱叫人用拖拉机拖了好几车土把树根盖住进行保护,县林业局知道后,主动拨款6千元砌了围墙,进行了再保护。
朱成富就是这样一位为党为人民奉献一辈子的老支书,他那傲然的风骨,不倔的奋斗精神,纯朴人性及对党的绝对忠诚,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不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