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合肥特警:浅谈现代警用器材保障特点及对策

2021-02-19 08:57:2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王玮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李茂) 警用器材,是指警察在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阻车、观察、探测、警具、攀登、防爆、防护、防化等器材。特警现阶段列装的警用器材主要包括:阻车钉、微光夜视仪、金属探测器、警棍、防弹衣、头盔、盾牌、防毒面具等。由于特警执勤、处突等任务的多样化及特殊性,警用器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根据警用器材的市场流通性、使用的时效性和保障的多层次性等特点,并结合相关保障现状,提出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对策,着眼于提高现代警用器材的保障能力,对建设现代化武警装备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警用器材保障特点

警用器材不同于常规枪械,其保障有自身的特点:①市场的流通性。这是警用器材不同于常规枪械保障的一个重要特点。常规枪械的研制、生产、采购均由国家统一掌控,而警用器材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部分器材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这就给警民联合保障提供了很大的契机。②器材使用的时效性强。除去正常执勤所使用的器材外,其他警用器材常依据任务的特性,在某个时间、某个空间内的需求量会急剧增大,这就要求了警用器材的应急保障能力。③器材保障内容的多层次性。近年来,警用器材也逐渐地向多元化、现代化迈进,形成了一个以防护器材、夜视器材、激光器材、阻车器材、攀登器材、探测器材、防化器材及防爆排爆器材为基础的、较为齐全的警用器材体系。这些警用器材种类丰富、技术跨度大,所涉及的理论宽度、广度不一,既有成本低、技术含量低的警棍,也有成本高、技术含量高的排爆机器人,造成了警用器材保障内容的多层次性。

现代警用器材保障对策

针对现代警用器材保障的特点和现状,迫切要求特警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尽快提高现代警用器材的保障能力。

建立合理的警用器材储备。由于特警执行任务的突发性,需要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结合实际,制订警用器材储备计划,并建立应急预置储备,形成与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警用器材的数量需求、质量需求和结构需求相适应的种类复合、点线结合的储备结构和科学储备布局,以便快速反应。根据警用器材的市场流通性等特点,合理构建警民融合的储备网络。对于警用器材来说,许多技术已为民间所掌握,甚至精于警方,这给警用器材储备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对于一些警民通用的器材,可以依托地方生产公司建立相应的储备网络,并对其品种、规格、数量、技术状况等进行分类建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即可按计划征调,保证充足的器材应对处突任务。而对于一些专用、特种装备则必须依靠自身保障,平时需要制订多种保障预案,加大储备量,以备不时之需。

着力建设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随着技术的大幅度提高,警用器材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培养和激励一大批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首先,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选拔机制。认真选拔负责、敬业的、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技术保障人员。其次,建立专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要从提高警用装备技术保障人才整体素质出发,科学地规划人才培养。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高新装备技术,可以在其生产阶段,直接进入到厂家进行深入地学习。最后,建立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于专业技术保障人员,要切实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相挂钩,不断激发技术保障人才提高业务本领、掌握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对于一些高危险、高难度的技术人员,比如排爆人员等,应设立相应的特殊津贴。

建立完善的运行监督和评价机制。在目前警用技术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警用器材的用途,给执行任务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名类繁多的警用器材,如何有效地去选择适合发展的警用器材成了一个难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行监督和评价机制与装备计划相配套。该机制是装备计划的后效机制,主要通过对列装的各类警用器材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掌握装备的使用状况和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在装备上,可以利用该机制适时淘汰或改进某些运行状况不佳的警用器材,增强警用器材建设的合理性。在人员管理上,可以利用该机制选拔、重用合适的人才,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警用器材在特警执勤和处突中,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警的任务特性和警用器材的性能决定着警用器材的保障工作。因此,在相关保障工作中要看到警用器材与常规武器装备的不同之处,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保障模式,合理制定警用器材保障计划。做好特警警用器材的保障工作,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更需要实践检验来完善。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