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汪桃仙,是宣城市绩溪县长安镇梧川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4岁了,平时喜欢唱唱歌、跳跳舞,是村里健身广场舞蹈队成员。以前我们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很少,晚饭后在家里看电视是唯一的消遣方式。现在好了,自从有了文化民生工程,我们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一下子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我家就住在村部边上,平时没事就喜欢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去看书,里面有不少烹饪技术和种植花卉等方面的书籍,从书上我学会了很多家常菜的制作,家里养的花草也经常被人夸赞。晚上我和好姐妹们一起到村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遇到下雨天,我们就到村文化活动室里去跳,一点也不耽误。每年县里都要组织“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活动,村里也组织多场文化体育活动。我们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文化大餐。前几天,镇里就在我们梧川大戏台开展了第三届菊花节的文化民俗活动,我作为村里舞蹈队的一员,也报名参加了此次的表演,为了这次表演,我们每天干完农活后就在广场上排练,虽然有时候有累,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快乐,因为像这样的大型文化活动的次数也不是很多,能作为东道主在自己村的戏台上表演,我们觉得荣幸极了!
以前,我儿子回家之后总在家里看电视,一点都不运动,身体越来越胖,体质也变差了。自从村里建了文化广场,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我都和他一起到广场上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现在身体是越来越好了。今年年前,儿子因为手受伤从杭州回家养伤,也没办法运动,只能在村里散散步,后来我告诉他也可以去村里的农家书屋看看书,学习一些农作物种植的专业知识,对提升自己的技能也有好处,还可以和看书的村民们一起讨论一些种养植技巧,农家书屋俨然成了我们家门口的“图书馆”。
现如今,随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庄里的文化韵味越来越浓厚,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了,这都离不开政府实施的文化民生工程惠民好政策。每年镇里都会给我们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硬件设施,县图书馆也每年都为我们的农家书屋定期送图书,村里还有村委专门负责文化这块的工作,硬件齐全了,软件也跟上了,文化惠民工程真是实实在在的送到了我们农民身边......
章佳雯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