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郎溪县梅渚镇:主动求变产业兴

2020-12-09 09:14:2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两年村里变化太大了!”近日,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村民向记者感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周家村的集体经济实现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不到5万元,增长到2019年53万余元,一跃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星村”。

整合老资源,实现收入增长

“2014年我们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周家村党总支书记郑万富说,其中,村集体林场与集体水面收入占3万元。2015年开始,一批有思路、有闯劲的干部陆续进入村“两委”班子,党总支一班人认识到村里困难,主动求变。

针对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一课题,村“两委”首先想到的就是充分发挥村集体土地利用率,而金家林场作为一个闲置了多年的荒山一直是村里的“心病”,村“两委”加大宣传力度寻找投资商洽谈合作开发林场。通过努力,将江苏客商与本地村民合作的胥河苗木种植家庭农场引进金家林场,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8400元的收入。

同年,郑万富带着党员干部,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对村集体所属土地、林木、荒地、水面等资源性资产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核实清查,通过发包荒山、水面等,村集体经济收入当年就增加了6万余元。

拓展新产业,谋划发展新路

“只有依托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有造血功能。”周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王忠和说。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周家村党总支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分析整体情况,认为因地制宜是关键。

2017年,周家村通过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以每亩600元流转开发闲置土地,建成了一期260亩的青虾养殖扶贫基地,按照每年1200元/亩的价格承包给农户,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5万余元。2018年,二期青虾养殖基地建设完成,当年青虾养殖基地收入超38万元,占比村集体收入71%以上。2020年,新建一个三期100亩左右青虾养殖场,预计给村集体带来收入11万元。与此同时,青虾交易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挂网招租成功,每年租赁收入4万元。

“看到别人承包村里的养殖基地养虾赚钱,我自己也养起了虾。”村民陈福顺,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他主动养了2亩多青虾,2019年,扩展到10亩,现在年收入2万元左右。2018年以来,周家村以青虾养殖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群众20余户,养殖面积扩大至500余亩,群众增收100余万元。

村集体收入,5年增长10倍

“现在除了自家种田,通过劳务公司,我也在定埠港工作,一个月收入有4000多元。”周国平说。周国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五猖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周家村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配套服务定埠港物流园,周国平就是受益者,而这个劳务公司,每年可给村里带来2万元以上的收入。

除此之外,该村还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投入“园区+”实体项目,通过入股企业每年固定收益7.9万元。今年,该村入股定埠港物流园有限公司100万元,每年固定分红10万元。

2017年,周家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5万元,2019年达到53.88万元。相比2014年,已经增长接近10倍。“今年,我们村年收入预计能突破70万元。”郑万富说,接下来,该村将依托“港口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服务企业实现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带动周边村民、贫困户实现就业,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余克俭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