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路变水泥路,水泥路变沥青路,沥青路再变彩虹路,每一条路的华丽蜕变,都展示了民生工程带来的丰硕成果,见证了群众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在宣城市郎溪县凌笪乡,阡陌纵横的村村通,将每一个村庄串珠成链,一车车农产品从这里走向大都市;宽阔平坦的202省道,深入江苏腹地,内引外联,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农业旅游蓬勃发展。“扶贫路”、“平安路”、“旅游路”等道路建设方兴未艾,大交通,正在为宣城市凌笪的乡村振兴铺设平坦的大道。
平安路 打造农旅新环境
11月30日,久雨初晴,在凌梅路改建项目扬绩高速上跨桥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洒水车清洗桥边路面,为铺设沥青做好准备,工作人员正在焊接桥面的最后几根钢筋,“明天开始铺桥面混凝土,再铺上沥青,这座桥就竣工了,道路就能通行了。”该项目负责人钱旭亮介绍说。
凌梅路改建项目东起伍牙山林场,西至梅渚镇胥河码头。工程自2018年年底开工建设,全长共19.234公里,建成路面8米宽,其中凌笪段5.7公里共投资1亿元左右。凌笪乡地处苏皖边界,加之附近的厂矿企业,重型车辆较多,道路交通压力大,凌笪乡为旅游乡镇,近年来发展了伍员山水农业公园、伍员山景等许多在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项目,但境内众多的重型车辆给旅游环境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因素,如何既壮大经济,又发展乡村旅游,更要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开辟一条重型车辆专用通道势在必行。
2018年,凌梅路改建项目应声落地,测绘、征地、修路、架桥,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全部工程接近尾声,预计在今年12月上旬建成通车。这条路建成后,将成为全乡过往重型车辆的专用通道,为旅游通道和群众出行让道。同时,境内的农产品可以经过这条通道,直接运送到梅渚镇的胥河码头到达各个城市,丰富城市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鼓起村民的钱袋子。“我在附近开了一个农家乐休闲山庄,许多江苏和浙江的客人都喜欢来度假,但是这些重型车辆让他们感到不安全,他们每次开车到溧阳,再请中巴车送来,非常麻烦。现在修了这条路,旅游环境好了,我的客人也会越来越多啦!”凌笪乡豪丰生态园的厉花萍说。
扶贫路 畅通产业富民路
在下吴村罗市村民组村南,一条4.5米宽、600多米长的水泥路连接着202省道和罗市,进村与环罗市“四好”农村路完美对接,这条路,就是今年刚刚建成的一条“扶贫路”。
下吴村是曾经的贫困村,近年来发展茶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每年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罗市村民组以茶产业为主,村庄南侧,满山的茶园郁郁葱葱。2019年,罗市作为“315”品牌村项目建设点,建成连接溧阳一号公路的环罗市“四好”农村路,此路由村北到村东,再连接溧阳一号公路,村内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对接苏南更为便捷,但是村南的入口路依然是砂石路,村民种植的1000多亩茶园大多在村南,采摘春茶时,交通条件差,运送鲜叶和员工出行都极为不便。为了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产品对外销售和流通速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9月,该乡投入71万余元,修建了罗市村南的“扶贫路”。该路的建成,进一步构建了罗市四通八达的路网,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如今,漫步在罗市村民组,贯穿全村的沥青路宽阔平坦,户户通延伸到各家各户,道路两边花草争艳,村庄因路而美,村民因路而富。“村里村外路路通,生产生活真方便,我准备在村里开一个茶社,吸引外商和游客,让我们村的茶产品走得更远。”该村茶叶种植大户吴志成满怀信心地说。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全乡的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十个村村村畅通,扬绩高速穿境而过,202省道一、二期建成通车,环龙须湖绿道凌笪段建成,今年我们建设了凌梅路改建项目,建成罗市和南航两条‘扶贫路’,202省道三期工程目前正在铺水稳,明年,在继续建设202省道三期的同时,将另外增加十一条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道路项目,共计11.84公里新建道路另加5000米加宽,预计总投资1169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不断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助力乡村振兴。”该乡农路办负责人刘永君介绍说。
夏忠羽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