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这个挖深点,再放农家肥,放百合时不要排得太密。”在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百合基地,基地负责人钱玉保正在带领工人翻土。眼前,到处都是劳动的身影,挑担、刨地、撒种、施肥、盖土……劳作各有分工,以每三五人一小组有序展开,大伙将一颗颗白色、饱满的百合种子埋在红土地里,等待来年开满“致富花”。
记者来到基地,钱玉保便迫不及待介绍起百合种植和基地情况。2019年,钱玉保开始种植百合,当时他心里也没谱,便试着种植了20亩。在种植过程中,钱玉保通过不断向同行取经,同时多方查阅、购买百合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百合种植得到了丰收,2020年百合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亩。
在钱玉保看来,种植百合是带领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今年虽受疫情影响,百合市场价格有所波动,但收益不减。”钱玉保算着精细账,村百合产业基地亩产达2300斤,每斤市场价6元,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其中带动本村6户贫困户每年增收5000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基地在播种和采收的时候,需要的劳动力要多一些,用工量达二三十余人,平时基地管护人员在七八人左右,明年百合就可以在无锡、宜兴、上海等市场出手。”钱玉保说,“接下来我会继续种植百合,带动更多村民种植百合,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基地务工的农户劳务增收挣一笔,流转土地赚一笔,腰包是越来越鼓了。同村的贫困户苏丽琴说:“我在百合基地务工一天80元,有些时候一天100元,忙完家中的农活,来基地又可增收一笔,蛮不错的。”
在郎溪县新发镇双桥村,先后三年投入140万元打造双桥村芦笋产业扶贫基地,流转了村民土地65亩,发展芦笋种植。双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余光云说:“今年芦笋总收入近40万元,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9万元年收入,也吸纳了25户村民就业,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
在郎溪县毕桥镇大义社区,2019年10月利用扶贫资金新建茶产业基地,通过流转闲置土地、改良老品种引进优质奶白茶进行种植。当地贫困群众不仅可以流转土地收取租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取收益。截至目前,毕桥镇共实施茶产业项目18个,基地面积近900亩,带动农户近400户,其中贫困户100余户,预计今年村集体收益达80万元。
“近年来,我县立足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郎溪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2015年全县90个村(居)经营性收入达689.51万元,2019年达1855.53万元,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7个,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增长。
利成志 余克俭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