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沉在水底的金寨古镇

2020-04-29 20:55:44 来源:   编辑:吴承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不仅自然风光秀美,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1932年,国民党部队进占金家寨镇,为加强其反动统治,从安徽六安、霍山、霍邱和河南商城、固始等5县辖区各划出一部分,设立立煌县,县政府设在金家寨。194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部攻克立煌县城,建立民主政权,并更名为金寨县。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淮河,发展水利事业,1956~1958年间,金寨县先后建成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随着这两座水库的建成,金寨县原县城金家寨以及丁家埠、麻埠镇、流波镇等先后被淹没。近几年,笔者在工作与研究过程中,查找到不少上世纪 40~50年代拍摄的立煌县、金寨县相关照片,照片上的很多地方如今都已淹没在水库之下,因此这些旧影就显得更为珍贵。现将它们整理出来,并加以简要考证,配以说明文字,借《安徽画报》的平台,介绍给大家。

金寨县麻埠全景

这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上的麻埠是皖西地区一处繁华的古老集镇,也是革命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麻埠等地民众举行集会,师生游行示威,声援五四运动。1920年9月,麻埠烟厂员工首次罢工,并取得胜利。1929年11月,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下,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霍起义。次年,起义军攻克霍山县城、麻埠、独山、英山等地,形成了方圆百余里的皖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在麻埠成立六安七区革命委员会,辖10个乡苏维埃政府。1958年,响洪甸水库建成,麻埠古镇成为水库淹没区。

金寨县李家集全景

这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从山上俯视李家集的全景,崇山峻岭中的村庄,粉墙黛瓦。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河南省商城县南部(今属安徽省金寨县)的丁家埠、斑竹园、李家集、南溪、汤家汇等地群众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同时起义,并取得成功。5月9日,各路起义队伍汇集斑竹园朱氏祠,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照片中的李家集是当时起义的地点之一。

金家寨船舫街帝王庙旧址

此建筑原为明清时期金家寨帝王庙古建筑。土地革命时期,金家寨帝王庙曾为红四军被服厂,为红军提供军需物资。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金家寨帝王庙又作为立煌县“动委会”驻地,共产党人孟超、王伯苑、陈国栋、区展等先后任指导员。“动委会”即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安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45 年庆祝抗战胜利旧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9月3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协定后,安徽临时省会立煌各界人士庆祝抗战胜利时的热烈情景。安徽博物院收藏有6张巨幅《安徽省会各界庆祝胜利大会题名录》,落款为“九月三日于立煌”,也是当时庆祝胜利活动时留下的,从《题名录》上看,参加这次庆祝活动的单位或机构至少有100余个,参与签名者超过千人。

1945年立煌县城全景

根据照片上方的记录,可知照片拍摄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七日。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年的立煌县城(即金家寨)依山临河,山势雄伟,水面开阔,照片近处的河水应该就是史河。1938年至1945年间,因抗日战争,立煌县城金家寨曾作为安徽省政府临时驻地,也因此繁荣一时,人口最多时达8万余人。1956年梅山水库建成,金家寨淹没入水库区。

立煌高庙旧影

根据照片上方的记录,可知照片拍摄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十一月七日。照片中可以看出是一座小寺庙,庙旁矗立着一座三层砖塔,为当时立煌县一处古迹。

立煌名胜——流波䃥眼

这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还是立煌县。流波䃥是一处名胜地,清代、民国初年属六安县,据清同治《六安州志》记载:“流波䃥,州西南一百四十里。”清雍正《六安州志》收录有一篇寿春张逵鸿咏流波䃥的诗:“怪石擘巨灵,洪波走其上。峥嵘下石矶,终古故相让。虚谷震长风,低岩承雪浪。涳濛匪一朝,喷薄越百丈。携步驻险涩,惊心怯远望。不舍流波奇,独拄西岩杖。”该诗所描写的流波䃥洪流湍急、怪石险滩正与这张照片相吻合。(刘东 图片整理:马启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