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省份的西部,在大别山腹地,有一方土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是这一方土地,培育了那种燎原的火种。
是这一方土地洒满热血的红,换来了日后幸福圆满红。
有一种牺牲,不计回报,不问将来。因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国家。因对这脚下的土地的爱和敬畏。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艰苦而漫长的烽火岁月里,金寨十万儿女投身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金寨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这里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安徽省抗战指挥中心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革命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洪学智、皮定钧等59位开国将军,功勋卓著,名垂青史,在中国革命史、建军史和发展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金寨老城区全景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曾说,“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
金寨的牺牲不止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建设初期,金寨儿女兴修举世闻名的梅山、响洪甸水库,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3大经济重镇沉入库底,10万群众举家外迁……金寨的历史,是一首气壮山河的灿烂诗篇。
新中国从战争的硝烟中走来。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于党有恩,于国有功。

立夏节起义主题雕塑
红色血脉军民相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年是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1929年5月6日立夏节,周维炯以“值星”班长身份,以“节日内务要整齐”为名,将枪支子弹集中挂在宿舍墙上,以便起事时顺利夺取。掌灯时分,团丁们滥吃狂饮,共产党员灌醉了反动狡猾的副队长和不可靠的团丁。同志们将枪支控制起来,宣布起义。消息传开,群众欢欣鼓舞。5月7日,各地群众纷纷集会,庆祝起义胜利。5月9日,起义队伍会师斑竹园,当即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豪绅罗维楚和反动分子周若发,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周维炯任师长。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为开辟皖西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血脉军民相连。在金寨,有太多的遗址记录着当年的故事。如金寨县第一个党组织诞生的地方、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红色小镇汤家汇。
汤家汇人民保留了革命遗址,镇上有40余个宗族祠堂,一个祠堂就是一个红色遗址。其中接善寺是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徐向前元帅曾率部东征驻扎休整的地方。

红色摇篮薪火不断
在金寨,人人都知道这里是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诞生地,却鲜有人知道这里有另一所小学,走出来很多革命志士和将领。

1929年前后,在金寨县境内,一些让红色理论熏陶得热血沸腾的知识青年,在汤家汇镇笔架山农校里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目前所知道的鄂豫皖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之一。1930年春,他们在金刚台脚下的瓦屋基村建立了列宁小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今这所列宁小学,是全国仅存的两所列宁小学之一。

如今,90年过去了,列宁小学的旧址依然保存在汤家汇镇,校舍中的老房子古朴清雅,这里已经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的时候,可以听到隔壁新校舍里的学生在操场嬉戏活动的喧闹声,能看到老校区内松柏遒劲、绿草丛生。

校舍中的展板和老物件讲述了列宁小学的沧桑故事。1929年,立夏节武装起义胜利后,中共商南县委和红军32师在瓦屋基村创办了苏区的第一所小学―― “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当时学校开设了6个班,学生180 余人。列宁小学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培养出了许多革命志士和将领,从该校毕业后,参加革命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人就有5位,分别是周纯麟、邓忠仁、吴作启、陈明义、程明。


风雨飘摇数十年,鄂豫皖苏区时期,金寨地区曾有列宁小学 1000 余所,而目前仅剩瓦屋基村的这一所。汤家汇镇的列宁小学,于196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经过了翻新和重建的列宁小学旧址,保存了老房子的青砖灰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士参观和学习。
红色大地青山绿水
这里是燎原前的星火,是呵护初心萌发终至滚烫的摇篮,是当下决战扶贫攻坚的激情战场,也将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榜样。
这里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在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3个乡镇、1个现代产业园区,220个行政村,1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68万,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5A景区 1个、4A景区6个、3A 景区 6个,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里物产丰富,资源富集,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和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素有板栗之乡、名茶产地、西山药库等美誉;境内蕴藏各类矿藏20多种,其中钼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这里有广袤的林木。全县拥有林地440万亩,森林覆盖率 75%,驱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湿润的空气,薄雾缠绕在山间,鸟雀突然惊起的无人之地,恍若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寂静、湿润的世界,区别于我们吵闹的日常,似乎是我们平淡无奇生活的镜像。


红色热土热血犹在
去一个地方,首先抵达的是它的车站。去过那么多车站,习惯了北上广深的人群熙攘,也记得大阪到京都高速公路服务区独具特色的小商店,然而这么多停留点,到头来却最爱这里的火车站―― 它曾被称为全国最“孤独”的高铁站。

高铁金寨站
因为一出站,四面环山,面前都是山,似乎触手可及的云。寂静,让人想象千年之前的这里。
县境在五千年前即有人类活动,史河流域一带已发现了高庙、小磨盘山等遗址。在上个世纪早期,这里还叫“立煌县”,直到1947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克县城,建立民主政权,更名为金寨县。
知晓它的历史,看着它的现在,也知道它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2012年以来,金寨县成功争创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村镇等 20 多项国家级荣誉,先后跻身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2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示范县,相继获得安徽省文明示范县、旅游强县、生态县等40多项省级表彰或试点示范。

如今,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快速铁路贯穿全境,宁西铁路、312国道擦县而过,东融合肥经济圈和长三角,南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靠武汉城市圈、直通“一带一路”,北连叶集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高铁穿越金寨美丽的群山
感恩敬过往,初心致未来。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金寨县也在成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金寨县,也终将是共和国下一个70年的骄傲。红色热土,热血犹在!
记者 孙婷 高斌(本栏目部分图片由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蒋常虹、秦俊梅、李学梅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