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革命老区交答卷

2020-04-29 15:01:09 来源:   编辑:吴承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0年4月,车行安徽省金寨境内,满目苍翠,杜鹃花点缀其中。金寨,这个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县城,这个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城,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金寨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最大的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高质量脱贫理念,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实施了一系列强而有力、富有成效的攻坚举措。
 
《安徽画报》2020年4月刊封面 图片内容为: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位于响洪甸水库上游,全村茶园5800亩,是六安茶谷底核心区。当地茶叶种植有力地推动了脱贫工作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金寨将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0多年前,金寨县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仅78元,贫困人口54万人,占比99%,很多人靠救济才能生活。1986年,金寨县被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
 
40多年来,这里的农民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再到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工程建设,从未停歇。截至2019年底,金寨县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由 2014年初的4万户13万人锐减至2019年底的1021户182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22% 降至2019年底的0.31%。
 
革命老区金寨,在脱贫道路上“大步向前”
 
山上种茶
 
茶叶是金寨山区贫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金寨县将茶产业绿色发展列入农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六安西茶谷18.5万亩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替代化肥农药,茶鲜叶质量、数量逐年提高,辐射金寨全县20余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金寨油坊店乡面冲村位于响洪甸水库上游,属库区一线村,全村茶园5800亩,是六安茶谷核心区。
 
 
六安金寨西茶谷主题公园,当地茶叶种植有力推动脱贫工作
 
如今,在面冲村江湾组,坐落着六安茶谷主题公园,即六安西茶谷,是集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茶叶主题公园。身居云摸山,竹海波涛千峰秀,俯览天堂湖,千帆渔歌醉人归,乡村旅游与茶业产业相融合。面冲村茶叶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全村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 1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30家,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劳务输出。
 
金寨县铁冲乡,百姓在山顶采摘茶叶。茶叶是金寨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邹怀德,通过政府政策补贴、危房改造等,于2016年脱贫,家中有两三亩茶园,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样,他家自家种茶—采摘—销售,每年茶叶季,纯收入是1万多,农闲时则担任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月收入500元,这样既能照顾家中的老小,又能维持生计。而绝大多数的村民,则将每天采摘的茶叶,在下午到晚间集中去茶厂炒茶,炒好的茶叶直接卖给茶厂,这样既省去了自己销售的麻烦,收益也相差无几。
 
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贫困户在炒茶
 
在茶谷主题公园入口处,是已经脱贫的农户郑学伟的家,一家五口人,因为父亲生病致贫,自从将自家的民房改造成农家乐后,一年带来的年收入有四五万,再加上自家十几亩茶园的收入,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家中的境况。
 
家中迎客
 
革命战争年代,金寨人民 “把最后一粒米当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将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全县共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最后幸存者仅700余人。金寨当时人口不足25万,平均每5人中就有2人牺牲,为革命牺牲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
 
大湾村村民办起民宿,喜迎众多游客
 
金寨是红色革命老区,依托县内“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红军广场、金寨红军纪念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革命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的蓝色旅游,天堂寨、马鬃岭等自然风光的绿色旅游——从吃到住、再到行、游、购、娱,拉长产业扶贫链,以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富了当地老百姓的口袋。
 
村民在新建步行栈道,助力当地旅游
 
大湾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如今的大湾村,2016年至今的脱贫户中,大部分都从事特色种养和农家乐、民宿,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从事旅游等相关行业。“我们村现在走的是茶旅融合、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山上种茶、家中迎客,去年村里共接待游客30多万名。”第一书记余静说,“村里现在提供吃穿住一条龙服务的农家乐共有29家,3月初,部分农家乐已经开始恢复营业。”
 
马鬃岭脚下的大湾村,正逐步摆脱贫困
 
大湾村的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建设当中,虽然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接待中心前的停车场上,还是随处可见外地牌照的车辆,游客们戴着口罩,当地的民宿等也做足了防疫措施。
 
“大湾村民宿群工程目前已经复工,计划7月1日左右完成,新修建的大湾村游客服务中心也即将投入使用。”余静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脱贫工作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如何稳定脱贫成效,接下来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易地搬迁
 
在大别山腹地,如何让每个贫困户住进安全住房,成了考验帮扶干部的“坎”。2016年,金寨县实施宅基地改革试点和易地扶贫搬迁,老宅基地腾退补助,加上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再加上建房奖励补助和农房保险赔付等,贫困群众们不但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有的还有结余用于发展生产。
 
2017年,大湾村村民陈泽平向记者展示金寨当地扶贫政策
 
2020年4月,已经脱贫的村民陈泽平在大湾村旁的山上帮村里修水
 
金寨县将农村宅基地改革与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解困等政策叠加,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2020年4月,陈泽平的老伴向记者展示自家的脱贫证书
 
当年的贫困户汪能保一家在2018年已成功脱贫住上新居
 
目前金寨县落实搬迁安置点308个,复垦土地4.7万亩,宅改腾退3.3万户10万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7362户26014人。搬出后,还得解决发展问题。家门口的公益性岗位以及扶贫车间等,有耕地维护员、油茶管护员、村组公路养护员、农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金寨全县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1.2万人就近居家就业,户年均增收6000元。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激发了贫困户劳有多得、勤劳脱贫的内生动力。
 
光伏+N
 
2014年起,金寨县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分户式、联村式、村集体式”三种光伏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产权跟着股份走、分红随着贫困走”的可持续精准扶贫之路。光伏扶贫已成为金寨县脱贫攻坚群众增收的有力发动机和持久稳定器,也为全国光伏扶贫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空中俯瞰金寨光伏扶贫项目
 
金寨县累计投入14.78亿元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0.11万千瓦,已实现综合收益4.5亿元。2.4 万余户贫困户享受不低于3000元的年收益分红或发电收入,有力地助推了贫困户稳定脱贫步伐。
 
同时充分利用光伏电站资源,发展光伏板下经济,初步形成了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林业、光伏+菌药的农光互补产业模式,进一步扩大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电商之路
 
在金寨,直播带货的意识深入人心,从贫困村第一书记,到电商公司的负责人,再到每一个村民,抖音、B站等,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熟悉自家的菜地一样的平台。
 
金寨县铁冲乡街头竖起“电商”标语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黑毛猪、家禽、蔬菜等产业作为短期收入来源,把油茶、茶叶、中药材等产业作为长期收入来源,如今,金寨全域现累计建成长效特色产业基地47万余亩,扶贫示范基地107处,通过订单、务工、分红等方式带动近3万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金寨一电商公司通过直播推介当地农产品,创造可观收益
 
据金寨某电商公司总经理付出介绍,直播带货如今是他们现在最主要的网络销售方式,去年最长时长直达24小时,公司几个主播轮流直播,而直播间最多人数达几万人次,单次带货变现 4000多元销售额。
 
大湾村新建的游客中心内,当地特色农产品已摆上货架
 
直播可以随时随地,摘茶季节,农户在茶园摘茶,主播们则带上直播设备上山,风和日丽,日出日落,广阔的大自然即是直播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习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20年,金寨县全县将递交一份完美答卷,用自己的行动兑现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记者 孙婷 黄洋洋)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