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合肥市肥西县人民法院以实质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导向,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拟定《法润乡村工作方案》,明确职责、细划任务,形成各方齐抓共管,联动协作的工作模式,与村居(社区)保持常态化工作对接,初步取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辖区”的诉源治理新成效。
“法官+网格”,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三河法庭全面启动“一村居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工作,在三河镇26个村社区、丰乐镇23个村社区、严店乡15个村社区张贴法官联系牌,公布电话、微信号,方便群众联系。同时,村居(社区)法官实行值班制度,承诺根据实际情况24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
在三河镇太华村,有这样一家人常年因赡养老人问题争执不休,口角不断,亲情日渐疏远。两位老夫妇多次找到村委会寻求帮助,村里屡次协调只能解决了一时之急。这天,老人又来到村委会哭诉,村书记主动与村居法官联系。村居法官了解情况后,与村委会确定好调解方案,于第二天前往村委会进行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释法说理,老人和五个子女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在赡养协议上签字。
“法官咨询日”,开启诉源治理新常态。为持续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三河法庭将每周二定为“法官咨询日”,干警们轮流到三河镇综治中心接待来访群众。
“法官,别人欠我钱不还我可以起诉他吗”、“法官,老板拖欠工程款我该怎么办”、“法官,我家里拆迁,可是一直没有收到拆迁款怎么办”.......面对各种问题,值班干警或给出法律建议或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6月16日一大早,值班室来了一位男子,在门口吵嚷着水厂乱收费,要求水厂退还多收的水费。见此情形值班干警耐心询问事情的经过。原来,该男子姓孙,是三河中学的退休教师,去年他将自己家的房子租给别人住,租客欠缴了8个月的水费,今年水厂除了让其补交300多元的水费,还要额外收取200多元的滞纳金。这滞纳金也太贵了,孙某感到不满,几次去水厂都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孙某向法官说:“如果水厂再不给我解决,我就要到法院起诉它”。“您别着急,就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向自来水厂核实情况。”值班干警立即拨通自来水厂的电话,向工作人员说明群众反映的违约金收费标准问题。在得到答复后,值班干警向孙某解释道,“根据供水价格标准相关文件,欠缴水费确实是要收取违约金,按照每日3‰的标准加收。300多元的水费欠缴了8个月,我们帮您算一下确实要加收200多的违约金,这是计算公式,您看一下。”孙某听罢怒气全消并表示今后再也不拖欠水费。
“群众利益无小事”,三河法庭利用“法官咨询日”现场解答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个一”预警,建立诉源治理新机制。为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纠纷,法庭建立“一村(社区)一月一访”的“三个一”预警机制。首先,与三河镇26个村(社区)的综治专干、人民调解员建立联系,制作法润乡村行动计划工作人员联系本及微信群,便于及时沟通。其次,每月至少与各村综治专干或调解员联系一次,询问情况,排查纠纷。再次,对综治专干或调解员反映的纠纷和问题,及时指导进行调解,对必须进入诉讼的,提供诉讼指导。自方案实施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33起。
精准普法,拓展诉源治理新局面。诉源治理,离不开居民法律素养的提升,而这也是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根本。三河法庭将普法与司法实践相融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活动。在镇村机关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宣传《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参训干部达150人,有力助推乡村基层治理;在辖区企业,多次走访调研,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20余份,关注企业营商环境,护航辖区经济发展;在农资商户,主动上门宣传《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引导经营户诚信守法经营;在田间地头,向农户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增强农民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在社区、景区,主动加入小天秤法律宣传志愿服务队,多次组织参加法律宣传活动,向群众、游客分发《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法》等法律知识手册。
继三河法庭“法润乡村”启动以后,肥西法院所辖桃花、山南三个法庭“法官进网格”活动全面展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主动融入基层解纷网格,将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化解于萌芽,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助力平安肥西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