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 “国家扶贫政策就是好,有了党和政府的靠山,我才能脱贫致富。”11月15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董门楼村贫困户王允法的养殖院内,他同帮扶责任人拉起家常,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其实这张笑脸在前几年是难觅踪迹的,今年62岁的王允法,因肢体二级残疾并患有长期慢性病,需常年吃药,因此家里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女儿读高职,儿子还在读初中,妻子为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沉重的经济压力让他一家人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直到2015年,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扶贫政策给这个家庭送去了及时雨。
王允法是董门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凭借着“我要脱贫致富”的信念和努力,凭借党的好政策和机遇,借助“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发展养殖肉羊,走上致富的快车道,如今,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勤劳致富养羊人。
王允法身虽残,但志不短,近几年在各级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利用家中空闲院落修建羊舍,开启了养羊创业的征程。发展养殖需要资金、技术、经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王允法通过古井镇农综站送养殖技术入户培训学习,不畏困难,一一克服,经过辛勤的努力,羊群数量也由开始的5只增加到了现在的40只,成功走出了一条养羊致富的道路。“一只羊现在市价2000元左右,每天赶着成群的羊吃草,看着它们膘肥体壮,听着它们咩咩地叫,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谈起现在的生活,王允法信心满满。
“国家政策对我们贫困户真的太好了,党和政府真是帮了我大忙,帮我解决了资金问题,给了我一个创业致富的好机会,我对生活真的越来越充满希望了,在奔小康的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王允法充满信心的脸上带着朴实欣慰的笑容。
“我现在年龄大了,又不能外出干活,村里帮我安置了保洁员公益岗,每月还能拿到600元工资,我很感激,是党和政府挽救了我们这个家,只要踏实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说到这里,坐在一旁王允法的妻子孙英眼中饱含热泪。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王允法只是谯城区古井镇众多励志脱贫户的一个缩影。自从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古井镇党委政府加强贫困户扶志工作,由“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推进项目扶贫,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创业,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新路。
张贝贝 朱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