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 金秋的皖北大地,正是丰收的季节。10月12日,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位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孙成兰在黄白相夹的菊花田中,忙着采摘菊花。虽然从早到晚在菊花田里干活,但孙成兰脸上的笑容自从2017年脱贫后,从未停止过。
如今在位李村,脸上绽满笑容的不止孙成兰一个,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户199户427人已全部脱贫。位李村是谯城区重点贫困村,人口1835户6320人,初始贫困户220户496人。2017年5月亳州市检察院驻谯城区十河镇位李村扶贫工作队开展驻村工作后,当年即脱贫37户80人,并实现村出列摘帽目标。
“刚到村里,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提出‘一村一品’的目标,目标打造‘花海果乡旅游村’。”位李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邵利明介绍,该村依托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项目,推动土地流转种植中药材菊花等,打造“亳菊”基地。2017年,流转土地5400亩给广美药业集中种植菊花,带动了土地租金由每亩400元提高到1000余元,当年为859户村民带来地租收入584.3余万元,其中贫困户115户。并在文旅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首届“菊香满药都”菊花节。
2019年,该村又通过引进返乡创业者田永军流转土地1365亩,成立安徽湘众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打造神农百草园;卞小伟成立亳州市谯城区振伟药材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230亩,赵朋成立的一农业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410亩,京唐药业流转土地640亩,继续种植菊花、小红花、黄蜀葵、白芍等中药材,其中菊花种植保持近3000亩,成为亳菊的重要基地。
“田永军流转土地收入500多万,其中贫困户102户210人,占全村贫困户的51%。”邵利明说,土地流转后,村里组织本村农户组成6个带工组,特别是优先通知贫困户为流转土地干活,承包田间栽种、除草、浇水、采收等工作,使全村有能力的劳动力均实现家门口务工。“贫困户董德见还主动联系村民组成务工队,承接流转土地企业田间管理劳务,成为劳务输出的小老板。”
“贫困户在我们种植基地干活,正常劳动力一天采收可获得150元工资。”安徽湘众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永军介绍,优先安排贫困户前往基地干活,为稳定脱贫也奠定了基础。经过近年来集中连片种植菊花,位李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菊花观赏地。今年十一期间,正值菊花盛开,假期中约有5万人前来观赏菊花。
为配合旅游村建设需要,该村大力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争取投资80万元,新修村内水泥路3公里,村内胡同3公里。2019年争取省村组通项目800万元,新修5条道路9公里,使旅游观光道路全通畅,也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驻村扶贫工队还积极协调公交公司,今年谯城区首批村村通公交位李村位列其中,7月开始谯城公交位李村至亳州北游客中心线路也已正式发车。
“后期我们将依托旅游带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推动更多的贫困户成为务工者,鼓励农户家门口创业。”邵利明介绍,下一步将在全村新发展一批星级民宿、农家乐,鼓励企业建设非遗展示院落、养生休闲体验馆,发展地道农产品加工,建设村级电商淘宝,推进全民创业,实现稳定脱贫。
韩猛虎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 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