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在郎溪县姚村乡,提到杨胜有,村民们从不吝惜赞美之词。“他是‘宣城好人’,也是脱贫攻坚的榜样!”这几乎是大伙儿介绍他的开场白。对于乡亲们的称赞,杨胜有总是摆摆手表示“不值得一提”。
今年65岁的杨胜有是一名退伍军人,家住姚村乡天子湖村青峰组。在村子里,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2016年勇救落水村民的故事。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四年前——
2016年4月22日清晨,杨胜有正在家里吃早饭,忽然听到邻居在门口大喊:“快救人!有人掉水里了!”听到呼喊后,杨胜有放下碗筷,几个健步冲到塘边,只见落水者正在离岸两丈远的水里扑腾,他快速地脱掉上衣跳到塘里,三下两下游近落水者,一把拽住落水者的胳膊,奔命地往岸边移动。最终费了很大力才把落水者救上岸。
虽然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村民们每每见到他,仍然忍不住提起这段光辉事迹。2016年,杨胜友当选“宣城好人”。
如今,更多人聊起杨胜友,谈的是他自主脱贫的故事。杨胜有的爱人曾患有智力残疾(2017年去世),两个女儿远嫁他乡。2014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穷志不穷。看到满山的毛竹、板栗、茶叶,杨胜有打起了主意:依靠这些“宝贝”摘掉“穷帽”。“光靠政府照顾过日子肯定不行,我也是个好面子的人,所以我就坚定想法,干了起来。”杨胜有回忆说,当时自家的荒山多,看到大家靠种茶挣得收入后,自己也坐不住了。
说干就干。2015年的春天,杨胜有开辟自家荒山种植了5亩绿茶。当年开荒,杨胜有没有少吃苦,隔壁村民陈建华竖起大拇指:“老杨能吃苦!那么热的天,他挥动十来斤的大蛮锄,大太阳底下拼命干,我们劝他歇歇,他用袖子揩了一把汗,说‘累点没关系’,脱贫最重要。”
2016年,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杨胜有购置了制茶机械,创办了一个绿茶加工小作坊,除了加工自家茶叶外,他还主动收购村民采摘的鲜叶进行加工。一年辛苦下来,他挣了两万多块钱。当年年底,杨胜有顺利脱了贫。
脱贫后的杨胜有并没有满足。念定“茶叶经”的他开始逐年增加茶叶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亩发展至后来15亩。不仅如此,他还增加了茶叶的品种:除了本地绿茶,还种植了白茶和黄金茶。如今,他的制茶小作坊的干茶产量也逐年递增。
“杨胜有是我们村自主脱贫的典型,他的生态茶园和制茶作坊每年还能带动村里10来个贫困户季节性务工。”谈到杨胜有,天子湖村书记李国江满脸笑容。他告诉记者,如今,村里还有许多像杨胜有一样的贫困户,他们依靠发展绿茶、板栗、毛竹及土鸡、山羊养殖等庭院经济,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王祖清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 曹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