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郎溪退伍军人捐献器官成功匹配7人
季必林39岁,是郎溪县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因突发脑干出血抢救无效脑死亡,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9岁。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其家人悲痛欲绝。在悲痛之余,他的家人冷静地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完成这个退伍军人生前的愿望,让生命走得更远。
2019年2月24日因突发脑干出血入住郎溪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因出血量很大且部位特殊,失去手术机会。
2月25日,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评估,季必林已经脑死亡。在得知这个噩耗后,家人在悲痛之余提出器官捐献,主动要求捐献所有能救助他人的器官。
当晚七时,季必林的妻子夏明花签署了捐献确认登记表,让爱人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
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告诉记者器官捐献截止到目前也是我们整个医学上一个最顶级的医疗技术,也是治疗很多中后期疾病的一个黄金疗法,但是由于器官所限,中国很多患者都是在等待中逝去,目前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比例缺口大概在1比30左右,遗体器官捐献也是能让爱心延续到其他患者身上一个最好的方法,一例器官捐献通常能够挽救至少3到5个家庭,所以我们也非常感谢器官捐献者以及家属所做出的大爱的举动。
季必林的家庭是郎溪县的一户贫困家庭,他的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因中风丧失劳动力,他的大女儿今年10岁,小儿子刚刚出生才三个月,季必林是这个贫困家庭的顶梁柱。他努力工作赡养父母,关爱家人,2018年季必林还承包了村里的20亩土地用于芦笋种植。在季必林种植的大棚里,芦笋才刚刚长出小苗,然而季必林却永远离开了。
季必林妻子 夏明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这个遗体捐献第一我们两个其实在家里身体健康的时候也有这个意愿,再说他是个军人、共产党员有奉献的精神,我的家属也有这个意愿,希望他的器官能够在别人身上又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希望他的精神存续,可以影响到其他人帮助到更多的人。”
邻居管玉霞告诉记者: 他人在我们这里特别特别的好,平时献血,他总是第一个,老人小孩有什么事他都肯帮忙。
2月27日7点25分为了让捐献器官能够更好保存移植,让爱心更好地延续。医院使用移动ICU将患者转运到合肥 ,进一步进行评估和器官的功能维护,器官捐献手术也在合肥举行。
据郎溪县红十字会秘书长曹学斌介绍, 季必林家庭非常贫困,他是建平镇松林村的一户特困户,同时他本人是一名退伍军人,是中共党员,他在生前曾经多次提到过器官捐献,有类似方面的意愿,器官捐献在我们国家每年有1万例左右的手术移植,同时我们国家有150万患者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是这些患者获得生命延续的唯一的一个希望,季必林他的这个器官捐献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经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获取组织专家鉴定,季必林的器官捐款成功匹配7人,这在器官捐赠史上创造了奇迹,安徽省红十字会见证了这一奇迹出现。
2月28日,季必林的遗体已经从合肥运回郎溪。
余剑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