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三“一”并进 便企利民抓成效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从近日的宣城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17年10月份以来,宣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八个率先”,即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率先建成统一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率先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率先推进综合窗口改革、率先开展实施清单标准化“提升行动”、率先全面启用997个帮办员账号、率先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机制、率先推进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网通办”工作。今年5月4日、8月13日,该市两次在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得到省政府办公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2017年11月23日,安徽政务服务网宣城分厅迎来首办件,市人防办向宣城市君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胡先生发放了“防空地下室建设意见书”;2017年12月25日,安徽政务服务网宣城分厅完成“零跑腿”物流送达第一单,宣州区黄渡乡曾先生收到EMS邮政快递的换发收割机驾驶证;2018年6月13日,该市首例手机APP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成功并办结,泾县居民魏先生通过手机APP申报“木材运输证办理”和“植物检疫证书签发”事项并当日办结;9月28日,宣城市和上海市松江区互发了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11月30日,宣州区敬亭山街道办事处村民仇庆水老人通过网上申请,在家收到EMS邮政快递的老年卡和公交卡。一年多来,宣城市强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高位组织推进,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将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便企利民的重要工作,高位组织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亲自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今年8月份,市委书记陶方启专题听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汇报。2017年,市委主要负责同志2次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市委全委会上,研究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市长张冬云10多次召开会议,具体安排部署“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汪谦慎主持召开调度会、推进会、专题调研座谈会,及时研究解决“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玉达带队赴7个县市区实地调研县乡村“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督促网上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定期研究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具体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突出便企利民,切实增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效上,该市首先全力推进“一网通办”。今年3月份,该市7个县(市、区),95个乡镇(街道),864个村(社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延伸到位,提前3个月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全市网上平台上线政务服务事项90705项,入驻单位1282家,全网通办率95.03%。对网办事项实行全程实时电子监察管理,采取黄灯预警、红灯警示、督查督办、通报约谈、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方式,确保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及时办理。
再就是强化系统整合,开通了人社、环保、工商质监、公积金、住建、税务6个旗舰店。实现市住房公积金业务系统与“一张网”整合对接,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全程网办”,市民足不出户,24小时可在线办理公积金缴存业务。市人社、住建、不动产登记等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同步改造升级,加快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在推进数据共享上,他们完成232类电子证照目录梳理,累计制作完成58类520万张电子证照,电子证照制证量在全省位居前列。其中:身份证241.5万、工商营业执照20.8万、户口薄54万、驾驶证70万、行驶证47万、结婚证(离婚证)62万,不动产登记证书、毕业证、居住证等17.6万。同时,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向移动客户端延伸,为群众提供多样性、多渠道、便利化服务。截止目前,我市“皖事通”APP注册用户数达到12万。
今年以来,通过宣传引导办、自助服务办、后台系统办、帮办员帮办、电子监察督办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网上平台应用。6月份,安徽政务服务网宣城分厅办件量首次超过1万件;11月份突破20万件,达到202375件;累计全市网办件超过40万件。
宣城市将持续发力,积极锻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品牌。下一步,宣城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继续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