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广德卢村乡:移风易俗,让群众得实实在在好处

2018-11-05 14:56:1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广德卢村乡:移风易俗,让群众得实实在在好处

在与江浙交界的广德卢村乡有个小山村叫笄山村,村内万亩竹海,碧波荡漾,景色怡人,前些年一直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这几年随着当地确立“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迅速发展起来,星星点点的农家乐坐落山边,每到节假日都会吸引大批长三角的游客,当地村民们原来是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现在也都纷纷过上了好日子。

可是腰包鼓起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铺张浪费、攀比成风就是其中一个。笄山村党总支书记陶南庭在村里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见证了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比普通老百姓更加深感发展的不易,所以对于村民里渐渐兴盛的铺张浪费之风更加痛恨。

“别看现在大家比过去富裕了一些,但讲到底农民一年辛苦到头挣几个钱其实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村民酒席一摆就是十几二十桌,其实一顿饭吃下来根本没动多少,办酒的人钱去了,粮食也浪费了;送礼的人更是苦不堪言,两方面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陶书记跟我们说了句大实话。

从去年年底就一直酝酿着想在本村移风易俗上做些事的陶书记赶上了好时候,今年笄山村所在的广德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铺开,从县到乡到村的动员会轰轰烈烈召开,工作精神一级一级传达,几千平方的移风易俗文化墙装点村舍民居,村干部一户一户发放移风易俗工作宣传单。

宣传工作可以说是做得很到位了,问老百姓移风易俗是干嘛的,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也都能答上一二;问老百姓移风易俗好不好,都说好;但问老百姓支持不支持,就有些迟疑了——原来虽然大家都为这些越来越复杂浪费的大操大办所累,但谁也不想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虽说是浪费,谁家咬咬牙,不也能过去嘛,就算是过不去,借钱也不能跌了这个面子啊,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一位村民跟陶书记说。

这可怎么办,陶书记明显感觉到工作继续推动下去有点困难了,可是好像“就差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就要见到光亮,他不甘心。

“这事是村里做的工作,一切从简,给我节约了上万元,节约下来的钱足够两个孩子学费和生活费了。”——陆良杰

5月5号,陶书记接到了村民李世锋的电话。李世锋的弟弟李世银一家四口常年在外务工,谁知5月4号的晚上,突发心梗,李世锋和姊们们连夜赶过去,只看到了弟弟冰冷的尸体。叶落总要归根,眼下是丧事怎么办,弟弟一家经济条件并不好,弟妹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还都在读书,李世锋想到了村里,他打电话就是问陶书记怎么办。

陶书记从他弟弟的家庭实际出发,又跟他具体介绍了村里正在开展的移风易俗工作,最后,李世银的一切事宜按照移风易俗规定简办,村邻帮忙烧了4、5桌饭,每桌不摆饮料酒水,没超过200元;李世银本人遗体火化后上山,村邻们都同情他走得突然,留下一家妻儿,自发送他去山上安息,整个葬礼简单却不失庄重。

事后李世银妻子陆良杰说:“这事是村里做的工作,原打算借钱给丈夫请道士、烧香烧纸、请客摆宴、请乐队哭丧、放鞭炮的,现在一切从简,给我节约了上万元,节约下来的钱足够两个孩子学费和生活费了。”

李世银的葬礼结束后,有村民说,“要是早点搞移风易俗,自己家也能省好几万了”,陶书记听到这话,发现了树立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作用。村里随后把陆良杰约到办公室,经过她同意,把她带头执行丧事从简的事情向全村20多个组广泛宣传,把“刹人情歪风、治婚丧习俗”的新风气树起来,同时对陆良杰提出,带好一双儿女,村里会尽力帮助解决家里实际困难。

“我是老党员、老干部,我要带头大操大办宴席,村里移风易俗工作还怎么宣传、怎么落实呢?”——韩国珍

韩国珍是笄山村指日冲组人,曾经在村委里担任妇女工作22年。多年来,她常放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有难、众人相助”,2016年,村里小伙李明患脑癌,她捐助1000元;2017年,村里杨仕明的独子意外死亡,她组织村里热心村邻送去关怀,她个人捐600元;甘书才有智障,家庭困难,家里老房屋倒塌,一家四口人没有房子居住,韩国珍把儿子平时给她的零用钱拿出来买砖买瓦,买菜烧饭给泥瓦工吃,房子建成后没钱安门窗,她又动员三个儿子一起筹钱把门窗安装好,让这个家过年时能有“家”团圆。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村干部,韩国珍在村民中的威望很高。

今年韩国珍夫妻俩住的三间平房已有30余年,已成危房,儿子考虑老人安全问题,完备建房手续后,拆旧建新。老两口平常生活勤俭,儿子、女儿心里想着亲戚朋友多,想等楼房建成后请厨师到家里来烧个2、30桌饭热闹一下。

韩国珍听到后很生气,她说:“不能办酒席,现在移风易俗要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这次你们要听我的话,不能打我的脸,我身为老党员带头大操大办宴席,不仅要上报到乡、村通报批评,还成为他人办宴席效仿的对象,移风易俗工作还怎么宣传、怎么落实呢?”

最终儿子女儿们在老人教育下,点头承诺一切听从老人安排,到时就备一桌子饭菜,请帮忙的瓦工和木工一起吃顿饭。房子将落成时,亲朋好友打电话问什么时间喝“大厦”落成的喜酒,韩国珍都一一回绝,并告知要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不办酒席,大家的好意和祝福她都心领了。

杨仕如一直在县里从事税务工作,他的父母住在笄山村指三村民组。之前父母身体尚好的时候,杨仕如都是一到节假日就回家陪老人,2014年父亲病故,母亲又患了眼癌,他干脆从城里搬回老家,与老母亲同吃同住,杨仕如的妻子则往返老家和儿子家两处。

陪护4年间,老人不慎两次摔跤,跌成骨折,手术治疗期间,杨仕如形影不离、日夜守护。近大半年来,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连儿子都不认识了,杨仕如却毫无怨言,他说:“母亲养我小,我养母亲老。”

今年8月,94的老母亲去世了,孩子们商议着要隆重操办一下老人的丧事,杨仕如没同意,后来,没请道士乐队,没放炮烧纸,也没收吊唁礼金,所有参加处理后事的亲友两天共烧了6桌简餐。

当被问真的不怕其他人说他吗,杨仕如说,“那不怕,老人入土即为安,其他事都是做给生人看的,老人在的时候,孝顺一点,多陪陪他们,比什么都强。而且,这也是我母亲本人的意思,父亲当时过世后,母亲自己就提起过,不要大操大办,我尊重我母亲的想法。”

对于接下来的移风易俗工作,陶书记很有信心,“移风易俗的好处大家都懂,多的只是抹不开的面子。其实很多村民也很反感铺张浪费之风,而且现在的礼是越送越大、不必要的程序越来越多,深陷其中,谁都觉得辛苦。村民中想挣脱这些的人很多,但缺的就是勇气。现在我们把典型树立起来,就是给大家勇气,让大家看到,真按照移风易俗的要求做了,也没什么,多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实惠,还有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祝福和告慰。”

查未丽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