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代表委员们热议“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华夏幸福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以期进一步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在上期的【产业故事】中,我们在舒城产业新城,感受到了南德汽车的高质量发展。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华夏幸福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的新思考、新目标——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和产业园,身处产业一线,能为“制造强国建设”做的是什么?
华夏幸福在打造产业新城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产业优先”为核心策略,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10大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以支持制造强国建设。
具体就规划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我们综合考虑了现在国家在这方面的需求。首先是面临能源结构改变的压力,像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枯竭,同时新能源逐渐普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
其次是环保压力,近年来,环保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传统汽车排放污染严重,新能源汽车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对此国家也先后制定出台了很多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来扶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且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公告,自2018年至2020年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我们身处产业一线,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国家的切实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去支持国家的战略方针,为制造强国建设做贡献。
聚焦打造产业集群
协同上下游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需要哪些条件?舒城产业新城在这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便利的交通条件、广阔的消费市场和雄厚的科研力量。而舒城所具备的“不在合肥,胜似合肥”的区位优势,则可以全面对接合肥产业配套和科研资源。
第一,舒城周边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基础: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江淮大众、蔚来汽车等整车制造基地。
第二, 交通便利,京台高速、六舒三省道穿境而过,境内设有舒城站,距舒城高铁东站直线距离仅5公里,距合肥新桥机场仅1小时车程,水运可经巢湖入长江。
第三, 位居中国东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周边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7省1市102万平方公里、5亿多人口,拥有中国50%的GDP和40%的消费市场。
第四,合肥作为中国四大科教城,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工业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角度看,舒城产业新城重点聚焦哪个部分?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动力锂电池制造、中游的整车企业和下游的充电服务产业组成。舒城产业新城以中游整车制造中的细分领域——专用车制造为突破口,重点引进相关领域项目。截止目前,已先后引入了南德汽车、岳森、华集、创宇新能源等一批专用车及汽车配套项目。
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集聚的过程中,舒城计划如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联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打造核心策略是大项目龙头带动、大产业链条拉动,而整车项目的带动作用就非常明显。所以,要迅速实现区域的产业集群壮大,可以重点引入1-2家新能源整车企业。然后全力围绕整车项目做配套,加快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冲压、模具、隔膜等核心配套落户。
对于园区落户企业,还要进行业务整合,整机企业优先采购“本地产品”,配套企业主动给整机企业配套。同时根据产业链条的发展情况,主动采取补链招商;针对行业需要,进行检测、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公共平台打造,最终形成产业链环节齐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打造,还应统筹考虑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规划引入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展览、展示、文化创意、衍生品研发等入驻。
针对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华夏幸福是否会建立一些平台,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的问题?
我们将与高等院校合作输送中端技术人才。比如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产业人才定向输送、委托培养机制;搭建教学服务基地和生产培训基地相结合的“双元制”职教生态圈,促进就业、产业同步发展。
同时与中科大、合工大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联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我们还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资源,积极筹备成立相关产业基金,服务企业发展。
您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舒城带来什么改变?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带动舒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舒城产业层次和形象,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另外,汽车产业的投资带动力强,可以带动一批上下游产业集聚,迅速做大产业规模,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也可以为本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