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讯 走进利辛县孙庙乡,就是一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美好画卷。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孙庙乡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就业、教育、金融、健康等方面的工作,有力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致富带头 发挥榜样力量
近年来,孙庙乡把握精准扶贫契机,积极实施“致富带头人”工程,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激发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自力更生的斗志,逐步培育起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有威望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张浩是幸福村的一名年轻党员,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18年12月成立了“张浩家庭农场”,同年,在幸福村流转了760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主要种植优质小麦、大豆、玉米、紫薯等,年收益超过20万元,同时利用秸秆饲养优质能母羊800多只,年净收益近40万元,成为该村的勤劳致富典型。
扶贫干部邀请张浩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张浩学到了很多。随后,张浩开始思考自己富了怎样才能带动村民们一起富起来。他深刻地认识到脱贫致富不能等、不能靠,要敢闯。于是,张浩选择了幸福村26户有劳动能力又不便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平均用工每天工资60元左右,全年累计用工2000人次,使得26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4615元。对于年龄偏大、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张浩与他们签订托管协议。贫困户家庭种植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机械、植保等一切生产资料由张浩负责,贫困户只需要每亩支付260元托管费,所有收益归贫困户所有。这样,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因缺乏劳动力而导致家庭收益减少的困境。
村里的贫困户李永涛夫妻俩都50多岁,之前为两个儿子娶妻盖房花费较大,欠账多,生活很困难。为了让他们尽快还清欠款脱贫致富,在帮工期间,张浩主动指导李永涛养羊技术,免费提供给他20只种羊,让他自己养殖。现在李永涛的养殖规模有60多只,今年光养羊净收入3万多元,改善了生活,看到李永涛两口子脸上的笑容,张浩心里很高兴。
今年以来,张浩看准特色经济作物效益,扩大再生产,种植了3000多亩紫薯,预计年产量达到6000多吨,年销售收入可达1200万元以上,年均利润达300万元以上。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张浩积极动员带动贫困户参与,今年又带动52户贫困户增收,其中12户贫困户土地入股,30户贫困户务工,10户贫困户农机托管。
扶贫先扶志。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同时,孙庙乡还在政策、技术、产业资金等多方面对致富带头人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在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中,孙庙乡不断树立典型,以先进带后进,着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产业支撑、能人带动、全民参与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有效地凝聚民心,推动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带领贫困群众大步迈向全面小康新征程。
医养结合 助力脱贫攻坚
近日,笔者来到孙庙乡养老服务中心,值班医生正在给73岁的周天运老人扎针治疗。周天运老人是脑血栓后遗症,需要长期用中医疗法慢慢调理。而今年5月份,就有医生常驻养老院为他们治疗了。
几年前,五保户周天运老人不幸罹患脑血栓,造成一侧肢体偏瘫,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此后的几年,由于得不到专业的护理,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精神也逐渐萎靡不振。对于周天运这样的贫困户,很难想象,怎样的扶贫措施才能让他摆脱困境。
而孙庙乡却探索出了“医养结合+集中供养”的举措,让周天运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现在的他,吃不愁,一日三餐合理搭配;穿不愁,敬老院定期还给发新衣服;有病也不愁,敬老院里来了专业的医疗队伍帮助他们治疗。
对于扶贫干部而言,这些特困群众就是脱贫工作中的“贫中之贫、难中之难”。针对这样的特困人群,孙庙乡探索开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医养结合+集中供养”试点工作。2018年,孙庙乡对敬老院原医务室进行病房式无障碍化改造升级,改建为孙庙乡卫生院分院,内设中医科、B超室、内科、心电图室、药房、护理区和康复区等,配备有全自动生化仪、心电图机、B超机、颈椎牵引器等中医理疗设备,设置床位30张,护理房间添置专业护理床、空调、数字化电视、应急呼叫装置、轮椅等基本医疗设备。
现在养老服务中心可容纳100人居住,目前入住52人,全乡失能五保老人共22人,其中失能五保老人入住分院7人。乡卫生院抽调医护人员8人,聘请专职护工4人,指定一名副院长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实行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
孙庙乡卫生院院长告诉笔者,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患病老年人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而“医养结合”的医院能够为院民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其他公共健康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就近就便获得公共卫生服务,从而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孙庙乡养老服务中心分为医疗区和养老区,还配备有洗澡间、活动室、食堂等区域,可以全方位满足失能、半失能及患病老人的各项需求,为老人提供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美丽乡村 蓝图走向现实
据介绍,孙庙乡位于利辛县城23公里,全乡下辖12个村,其中3个重点贫困村。全乡共有人口12256户52818人。现在国办扶贫系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有2308户5484人,2014年脱贫190户797人,2015年脱贫260户971人,2016年脱贫524户1305人,2017年脱贫1110户2221人,2017年底未脱贫291户661人,贫困发生率1.25%。经过今年动态调整,目前未脱贫297户705人,今年划脱贫175人,预计年底贫困发生率将降至1.0%。
提起村庄的村容村貌整治,不得不提到一个村庄。村头沟里禽畜粪便一堆堆、旱厕污水任意排……“一进村,味道刺鼻。”回忆起之前的村庄面貌,村民们纷纷说道。而现在的刘炉却变了大样子。文化墙、水路、经过改水改厕后,现在的村庄和城市没两样。
村“两委”在迅速摸清刘炉基本情况后,召开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谋划本庄规划。如制定行事历进行任务分解、谋划秸秆堆放点和垃圾填埋点选址等。同时两台流动宣传车循环播放“三大革命”宣传录音,在示范点周围用宣传栏、易拉宝、墙体字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三大革命”工作,打造碧水蓝天。村“两委”班子、“五老”人员发挥示范作用和主人翁意识,在要求群众清理旱厕、圈舍前,先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和柴草垛、破旧墙头、圈舍等拆除工作。
现在的刘炉村住房、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优质的环境基础。
除此之外,孙庙乡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扶贫发力。在产业扶贫方面,孙庙乡有林业扶贫、光伏扶贫。建成28座规模为187.2KW的村级光伏电站,使582户贫困户受益,每户每年可以增加收入3500元;林业扶贫覆盖建档立卡户1476户3638.4亩,每亩每年可以通过生态林补偿金增加收入1000元。
教育扶贫方面,全乡今年上半年扶贫部门“雨露计划”资助职业教育66人,同时教育部门“寒门圆梦”使732人贫困家庭子女获得教育资助。就业扶贫方面,孙庙乡目前有公益岗位533人,覆盖建档立卡户533户,使贫困户通过劳动每月稳定增收600元。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在本地或外出务工,通过努力,2230名贫困人口已实现就业,真正做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金融扶贫方面,孙庙乡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途径,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相融合,今年共发放林业扶贫贷款605户共计2716万元,有效解决了制约贫困户自身发展的资金瓶颈。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府代缴新农合参合金。免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确保不会因病返贫。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