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讯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晴,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因病因残致贫的深度贫困人口,有的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无力脱贫;有的自身动力不足,等靠思想严重,守在家里过穷日子苦日子,因此,脱贫尤其艰难。
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贫困残疾人张紧章,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用自己的双手,勤奋努力,诚实守信,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闯出一条路子,树立了榜样。张紧章作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典型,被推荐上报。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
1970年出生的张紧章,5岁时一场重病,高烧不止,致使右腿神经损伤,后虽做过一次手术,但还是因为经济困难、医疗条件制约,不但没能痊愈,反而更加严重,导致一条右腿不能行走,只能靠木棍支撑,留下了终身残疾。2014年,张紧章因肢体三级残疾,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依然贫穷落后,张紧章家庭也不例外,父亲二级肢体残疾,弟弟、妹妹年龄小,生活难以维持。懂事的张紧章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小学毕业就放弃学业,在街上拾破烂填补家用。一次,一位好心的大妈,见他腿脚不便,但勤奋上进,便提醒他学个手艺,掌握一门技术,将来有个生活门路。一语惊醒梦中人,张紧章思考之后,觉得老人的话不无道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于是,他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再三思量后,考虑自身条件,决定学习修鞋、修理拉锁技术。
可是,事不经过不知难。跟谁学?愿不愿意教?有心的张紧章,到双涧集镇上转悠,看到一位老人技术好、生意不错,就主动凑上去搭腔,老人忙于手上的活,看是一个孩子,根本不搭理。后来打听到老人姓陈,张紧章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一直没有吐口。于是,他天天到老人那里,忙时就上去搭把手,闲时就陪老人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老人被他的执着、真诚所打动,觉得这孩子不仅老实勤利,而且有恒心毅力,决定收下这个弟子。
从此,张紧章如鱼得水,如饥似渴,虚心学习,认真求教,很快就学有所成,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0年。
有一种品质叫诚实守信
张紧章深深懂得,做手艺,凭的是技术,讲的是信誉,只有诚实守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精心钻研修理技术,一丝不苟,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总是细细揣摩,想法子解决,自己不满意的不出手,决不欺骗“上帝”。声誉很快传播开来,很多顾客慕名而来,总是满意而归。凡是经他修理的鞋子、拉链,不仅美观,而且舒适,精湛的技术,为他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他始终把信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王湾村距离双涧集镇五公里,前些年交通不便,自己腿脚不利索,涡河上还没有修桥,来去只能靠轮渡,他每天起早摸黑,不管是逢集、背集,不管是夏天、冬天,从不间断,承诺顾客的时间从不拖延,不让顾客跑冤枉路。有时,顾客把东西忘在这里是常有的事,他从不贪便宜,总是把东西收好,等待来取。
幸福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奋斗得来的。诚实守信,张紧章用良好的品质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2016年实现脱贫。
有一种美德叫助人为乐
张紧章为人实在,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总是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作为一种追求,只要自己能够做到的,有求必应。
在张紧章看来,自己别的本事没有,只会修鞋这门手艺,只要来找我就是看得起我,那是对我的信任,不能让人失望。再说,凡是有本事有路子,好胳膊好腿的,谁愿意赚这点小钱。
张紧章先后带过3个徒弟,都是身有残疾。有人提醒他,多教会一个人,就多一个生意上的竞争对手。而他不这么认为,多教一个徒弟,就能解决一个人的就业,就可能解决一个家庭的困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去年初,本村低保贫困户丁双振找到张紧章,表明学徒的愿望,他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丁双振夫妻二人都是肢体二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比较困难。张紧章深知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他想,帮助丁双振就可能使这个家庭早日摆脱贫困。于是,对待丁双振就像亲兄弟一样,毫不保留,手把手地教,半年多下来,丁双振就基本掌握了这门技术。
张紧章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助人为乐的美德,感动身边人,激励身边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人生价值,赢得了人们的钦佩。
来源:蒙城组工(何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