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耕贝克:到上海工作,是令人羡慕的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70)

2021-06-16 16:00:10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第70期邀请的是来自德国的耕贝克。

姓名:Juergen Beck

中文名:耕贝克

国籍:德国

职业:时任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

进入著名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霁达康复,先进齐全的医疗设备,热情细致的医护人员,干净整洁的环境,都给人专业而庄重的感觉。有位进入医药和医疗行业近40载的德国人努力在此实现新的梦想——把德国领先的神经康复模式带入中国,帮助卒中患者尽可能回归正常生活。他就是耕贝克,一个热爱上海并相信能在这里成就事业的“老外”。

我们都要“追求卓越”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是全球最大的家族制药企业,耕贝克强调,勃林格殷格翰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把医药输出到上海,1995年在上海成立公司,继而在沪建厂,展现了深厚渊源,尤其现在,勃林格殷格翰的创新更与上海这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息息相关。

从2018年起,耕贝克出任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针对中国老龄化趋势,他率领勃林格殷格翰旗下的霁达康复团队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合作,以先进的德国神经康复理念为背景,基于循证医学经验,将世界公认的一流卒中康复模式带入中国,帮助患者克服功能障碍,重塑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地回归他们罹患中风前的生活和工作。

耕贝克认为文化差异不会构成中外人士交往的障碍,反倒会成为他们相互吸引的纽带。得益于浦东新区“只争朝夕”的工作风格,勃林格殷格翰从证照办理到税费缴纳都愈发便捷,他自己所接触的中方办事人员普遍具有精益求精的服务意识。

耕贝克特别强调,今天他在中国的业务不是简单的“Sale to China”(卖产品给中国),而是“Make with China”(携手中国制造),勃林格殷格翰把德国先进方案带进中国,而中国人在数字化方面的领先优势也增进了勃林格殷格翰方案的适应性与推广性。

“举个例子,正在推进的Digital Stroke Rehab(数字化卒中康复)项目,就是一个中国本土创新的杰作,相信将会造福更多的人。”

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感情

谈到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印象,耕贝克最大的感受是“日新月异”。“我认为两国重要的文化共同点是都喜欢构建自己的生活。”他和妻子在上海生活,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游览过外滩、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等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点。

他自己还是“骑车控”,有空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有迷人的现代时尚,更有对历史的尊重与保护,这里的人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并从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

耕贝克特别为中国过去一年的抗疫成就点赞,当时他们夫妇俩就在上海,看到无数中国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将病毒阴霾逐出生活,“我们把在上海的生活情况告诉身在欧洲的三个儿子,尤其当我们说刚去复兴中路听了一场交响乐时,孩子们说‘到上海工作,是令人羡慕的’。”

视频请点击

http://shanghai.xinmin.cn/xmsq/2021/06/16/31975466.html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