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嗖!嗖!嗖!中国航天,牛!

2021-04-24 11:5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将诗句拉进了现实

此后50多年来

中国探索宇宙的步伐从未停下

资料图:“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中新社发 乔天富 摄资料图:“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中新社发 乔天富 摄

2016年3月8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

“中国航天日”

今天,是第6个中国航天日

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

从技术创新到实践探索

奔月探火、好戏不断

资料图: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资料图: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016年

以“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为代表的

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中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

资料图:2017年4月20日晚,“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骆云飞 摄
资料图:2017年4月20日晚,“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骆云飞 摄

 

2017年,“长征七号”遥二火箭

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送出我国首个“太空快递”

 

资料图: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发射“一箭七星”。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资料图: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发射“一箭七星”。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2019年,“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成功

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

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

资料图: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屠海超 摄资料图: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屠海超 摄

2020年起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高密度发射

从执行空间站首飞、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

到空间站核心舱发射

大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资料图:2019年7月25日,“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片来源:星际荣耀资料图:2019年7月25日,“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片来源:星际荣耀

五年来

中国航天发射能力不断攀升

而在“国家队”高歌猛进之时

民营运载火箭也未落下

2019年,“双曲线一号”火箭首飞

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的零突破

资料图:2020年11月7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汪江波 摄资料图:2020年11月7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汪江波 摄

 

2020年

“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

让中国民营火箭“双喜临门(28.570, 2.30, 8.76%)

资料图:图为“嫦娥四号”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中国国家航天局 供图资料图:图为“嫦娥四号”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中国国家航天局 供图

探索太空

奔月探火最受瞩目

2019年1月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

传回世界上第一张

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资料图:图为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A点影像图。中新社发 中国国家航天局 供图资料图:图为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A点影像图。中新社发 中国国家航天局 供图

一同登月的“玉兔二号”月球车

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打破了一项尘封49年的世界纪录

资料图: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郭文彬 摄资料图: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郭文彬 摄

 

2020年7月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

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资料图:“嫦娥五号”返回器。汪江波 摄资料图:“嫦娥五号”返回器。汪江波 摄

2020年11月24日凌晨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升空

12月17日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我国探月工程

“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资料图:2019年11月5日,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为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图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中新社发 刘旭 摄资料图:2019年11月5日,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为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图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中新社发 刘旭 摄

在探索太空的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航天和人们的生活却因此拉近

2020年7月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目前

我国在轨卫星已370多颗

从卫星导航到移动通信

从环境监测到抢险救灾

航天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资料图:2018年6月2日,中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卫星“高分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汪江波 摄资料图:2018年6月2日,中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卫星“高分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汪江波 摄

 

五年来

中国累计实施149次宇航发射任务

2018、2019连续两年

航天发射次数位居世界首位

著名的环星系哈氏天体。图片来源:IC photo著名的环星系哈氏天体。图片来源:IC photo

从太空停驻到火星探测

从运载火箭升级换代

到北斗技术全球共享

一个个航天壮举圆满完成

嗖嗖嗖,飞向星辰大海

中国航天,牛!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24 11:59:10 嗖!嗖!嗖!中国航天,牛!
嗖!嗖!嗖!中国航天,牛!
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详细]
2021-04-24 11:56:10 中国航天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国航天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国航天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详细]
2021-04-24 00:24:29 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
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召开
2021年第四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召开[详细]
2021-04-23 17:41:10 数字赋能新发展 非遗点亮读书日
数字赋能新发展 非遗点亮读书日
2021年4月23日,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策划,与时代数媒科技股份有限公...[详细]
2021-04-23 17:54:23 2021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5月16日
 2021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5月16日鸣枪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 (记者 张发平)4月23日上午,记者从巢湖市采访获悉,...[详细]
2021-04-23 16:23:55 巢湖市槐林镇学区关工委举办“学党史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陈昌根徐晓晖) 讲好英雄故事,传递奋进力量。4月23...[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