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致富产业落地生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2021-04-18 11:36:13 来源:人民网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天刚亮,海棠园村的山上山下,村民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

其中的一个身影便是孙先海。走进他家,天麻种和菌材码得整整齐齐。“新栽两亩天麻,到年底能赚六七万元。”曾是贫困户的孙先海靠着家门口的产业脱了贫。

陕西省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6%,3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仅有1056亩耕地。

如今,水稻、天麻、蜂蜜、林麝等致富产业分布山间。“以前的生计只靠外出打工,现在就地发展产业,多条腿走路更踏实。”海棠园村村支书李华文说,“要选对产业、选好产业,让致富产业落地生金。”

2017年起,在村支部引领下,海棠园村陆续成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2个种植养殖园区,吸纳15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2600元以上。全村已种植生态水稻100余亩,天麻、猪苓等中药材6万余窝,养蜂1000余箱,养殖林麝300余只。

当地传统的养蜂方式,是把粗壮的原木截成约1米长的小段,对半劈开,凿空拼成桶状蜂箱。“一年到头不怎么管,一桶每年只能产十来斤蜜。”海棠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大华回忆。

老办法难让养蜂产业形成规模。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宁陕县请来养蜂专家,指导蜂农采用新型标准化蜂箱。新法养蜂让刘大华当年就尝到甜头,原本观望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如今,合作社辐射周边3个镇6个村,有20个蜂场、3000多箱蜜蜂。刘大华算了一笔账:“新法养蜂,一箱能产30斤蜜,收购价在1200元左右,按一名社员管50箱来算,年收入就是6万元。”

看到家乡发展势头好,不少能人回了乡,文治荣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村里经营一家土特产经销店和一家电商物流服务站。蜂蜜、大米、干竹笋摆入城镇超市货架,全村电商销售额去年突破150万元。

今年初,海棠园村引进香菇种植,村民张明学包下2万袋。“以前都是看到人家赚了钱,我再跟进。现在菌袋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提供包装冷藏服务,我的信心更足了。”

“去年来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里,我现在是回头客了。”在海棠园村观光鱼塘,鱼篓里的十几条大鲤鱼是游客向兴伟垂钓一下午的收获。垂钓节的100个名额两天就报满了。乡村旅游稳步推进,海棠园村的插秧节、蜂蜜节、山货节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2020年2月,海棠园村脱贫出列。近百户村民搬进了楼房,水、电、路进村入户,硬化道路17公里、修建人饮工程8处、架设网络线路13公里……“小车开到家、网络随处刷、喝水院中接、用电就插卡”,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记者王乐文原韬雄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18 11:36:13 致富产业落地生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
致富产业落地生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天刚亮,海棠园村的山上山下,村民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其中的一个身影便是孙先海。走进他家,天麻种和菌材码得整整...[详细]
2021-04-18 11:35:32 【红色地名的故事】吉林靖宇:弘扬抗联
【红色地名的故事】吉林靖宇:弘扬抗联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地名的故事】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陷阵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详细]
2021-04-18 10:37:01 人民日报聚焦安徽党史学习教育
人民日报聚焦安徽党史学习教育
安徽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详细]
2021-04-16 17:42:04 缅怀革命英烈 推进党业融合
缅怀革命英烈 推进党业融合
4月15日,安徽星报传媒党总支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党支部联合开展了赴大蜀山烈士陵园“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详细]
2021-04-17 17:54:06 亳州大乐透1847万大奖得主“火线领奖”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江锐) 4月14日晚,正值体彩超级大乐透10亿...[详细]
2021-04-17 11:35:26 合肥“春芽杯”青少年篮球赛激情开战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江锐) 点燃激情,追求梦想。4月17日,合肥...[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