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华网评:此“文物”非真文物,山寨无路!

2021-04-12 15:22:18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山寨文物被点名了!近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坚决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近年来,一些地方或为提高知名度,或为吸引游客流量,斥重金复制或仿建著名文物。这其中,天安门、长城、故宫、兵马俑等是常被山寨的热门景点。梳理这些山寨文物,有些是打擦边球,以“再现历史”“重建文物”之名大拆大建;有些是挂羊头卖狗肉,影视城、文旅项目都成了山寨文物的幌子;还有一些则是赤裸裸的造假,用粗制滥造的假文物打造吸引游客的真景点。

文物“李鬼”层出不穷,间接折射了公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持续升温,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文博热”的浪潮中绽放魅力。一些地方正是趁着这股热潮,打起了制假建假、借假生财的“歪主意”。殊不知,山寨文物徒有文物之“形”,却缺少文化之“魂”,其中不少造价高昂、浪费巨大,破坏了当地原有的自然与文化风貌,还有一些对历史文化进行了错误解读,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山寨文物频现,是一些地方对本地特色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而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百花齐放,既有激越奔放如大河奔流,也有婉转清丽似小溪潺潺。扎根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本地历史遗产资源,才是构建良性地方文化生态的正途,也是文化自信和审美品位的体现。斩断山寨“捷径”,接续历史传承,才能真正让有温度、有厚度的文化故事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杨一苗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12 15:22:18 新华网评:此“文物”非真文物,山寨无
新华网评:此“文物”非真文物,山寨无路!
新华网评:此“文物”非真文物,山寨无路![详细]
2021-04-12 15:21:56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第34集:这台印刷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第34集:这台印刷机,竟是重要武器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第34集:这台印刷机,竟是重要武器[详细]
2021-04-12 11:21:00 淮北彩民喜中双色球550万元头奖
淮北彩民喜中双色球550万元头奖
第2021038期双色球开奖,红球号码05、07、09、16、 18、27,蓝球号码06。[详细]
2021-04-12 10:25:36 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 盛典六安启动
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 盛典六安启动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记者 吴笑文)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日前,第四届红色微电影盛...[详细]
2021-04-12 15:12:29 安徽社保卡再添新功能
近日,省人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领域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推进工作的通知》,提出全省图...[详细]
2021-04-12 15:09:31 合肥临湖社区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临湖社区委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在辖区内...[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