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十四五 强化科技硬实力 厚植创新软实力

2021-04-05 11:37: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开栏的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对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了科学谋划。本报今起推出“院士访谈录”专栏,邀请两院院士畅谈“十四五”期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要强盛,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那么,如何落实“十四五”规划,真正做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反映了什么趋势?

唐本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是我们内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外部压力所致。

从内在需求看,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如果还走以前的发展道路,就会碰到瓶颈,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外部压力看,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动了别人的奶酪”,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进行打压的外部压力日趋常态化。

在内有需求、外有压力的情况下,要把科技实力做上去,布局就很重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一系列的科技布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对提高科研硬实力非常重要,也是“十四五”期间将要重点着力的方向。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有哪些显著特点?

唐本忠:新型举国体制要全民一心,要大兵团作战。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创新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两弹一星”时期,我们用举国之力补上以前的缺口,是填补空白,但填补空白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是跟随而不是引领。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发展模式要发生变化。以前劳动密集型的人口红利快吃完了,中国人的工资也不低了,不能还走低端路线,因为低端路线即使能赚钱,最多只能达到中等收入。现在的新型举国体制,意味着要超前考虑,为世界树立标杆,让别人跟着我们走。

举国体制的最大好处是效率高。美国波士顿一座桥修了若干年,而北京翻修一座桥几十个小时就能搞定。所以,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科技创新内涵,要往更高端走,要往无人区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重大决策要听取专家意见,鼓励科学家参与,力争不走或少走弯路。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前最需要优先突破的难点是什么?

唐本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提高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发展软实力。

首先,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因为所有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人。在过去的科技跟随阶段,我们做国外做过的课题,有正确答案;但到了现阶段,我们要做国外没做过的原创研究,没有现成答案。这就需要高校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未来之星。

其次,建设创新文化极其重要。个人的创新意识与整个社会是否具备创新文化息息相关。现在,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创新文化的建设。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章中,专门谈到“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

在现代社会,文化自信越来越倚重科学自信。我期待我们能培育创新文化,建立中国人的科学自信,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科研领域来,突破实用主义的影响,做一些看似“无用”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跨越。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什么突破?

唐本忠:伟大的科学研究有两个层次:一是改变世界的面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的“光纤”,就是一个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二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普朗克的量子论,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需要有做应用研究的人,去改变社会的运转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更重要。我们有14亿人,在世界科学史上能作多少贡献?必须要有人去做那些超前的、现在看不到任何用途的天马行空式的纯科学研究。

不做超前研究,就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跑。100多年前,曾有一位物理学家说,要去当那个做面包的人,而不是做捡别人的面包屑吃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支持的配置。现有的科研项目经费竞争制度,有好处,可以逼懒人干活;但坏处是,勤快人也被逼浮躁了。举个例子,你让数学家陈景润去弄钱,他肯定弄不到。对于基础研究,要建立科学家工作室制度,给予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鼓励自由探索。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重要举措,对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有何期待?

唐本忠:建设三大国际科创中心,属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范畴。北京、上海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地,搞科创中心理所当然。粤港澳大湾区不太一样,这里不是传统的文化科研中心,但现在大湾区发展势头非常好,优势也很突出。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非常大,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整个珠三角经济发达,产业链完备。深圳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非常大,有非常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华为、腾讯和大疆等高科技企业都出自深圳。对广州而言,黄埔科学城已发展成大湾区的一个科技重镇。香港也有长项,如法制健全、科研水平高、国际化氛围足等。现有资源优势好好整合利用,相信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得会更好。

( 记者 佘惠敏)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05 11:37:31 十四五 强化科技硬实力 厚植创新软实力
十四五 强化科技硬实力 厚植创新软实力
十四五 强化科技硬实力 厚植创新软实力 [详细]
2021-04-05 11:35:38 【新征程开局“十四五”】区域发展跨上
【新征程开局“十四五”】区域发展跨上新台阶
来自上海的中国商飞公司与苏州签订合作协议,鼓励苏州企业参与承接大飞机零部件配套。[详细]
2021-04-03 11:49:25 网络中国节·清明|一封家书祭烈士
网络中国节·清明|一封家书祭烈士
传承烈士遗志,寄托清明哀思。乐龄听书联合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创意策划,安徽财经网作为媒体支持,推出《一封家书...[详细]
2021-04-02 16:04:24 铜陵市委书记丁纯:中小城市“突围”,
铜陵市委书记丁纯:中小城市“突围”,要锚定方向苦干实干
铜陵市委书记丁纯:对企业的诉求和困难,不简单地说“不行”,而要多想“怎么能行”[详细]
2021-04-05 11:21:54 专家解读合肥房产新政八大要点
专家解读合肥房产新政八大要点
据合肥发布微信公号消息,由于产业快速发展,合肥常住人口骤增,带来刚需住房量也骤增。去年销售新建商品住房超过13...[详细]
2021-04-05 11:18:23 安徽肥东县发生一起两人溺亡事故
安徽肥东县发生一起两人溺亡事故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网站4月5日消息,4月4日14时许,肥东县撮镇龙塘龙栖地湿地公园2名工作人员在水中拖拽搁浅游船时不...[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