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个承诺,三代人80多年接力守护烈士墓

2021-04-04 21:18:12 来源:央视网   编辑:秦缘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奋斗牺牲的先烈。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1934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入王坪村,红军将士一路跋山涉水,把受伤的战友转运到这里,其中,很多重伤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这里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有17225位。如今,烈士陵园已经完成了修缮和扩建,面积从35亩扩展到了350亩。1935年,第一代守墓人王成现来到这里,80多年间,他的儿子王建刚、孙子王君权都成为了义务守墓人。

记者 连轶:在烈士陵园的墓碑上简要记录着战士们生平最基本的信息——姓名、部队番号、牺牲年月等。很多战士牺牲时十八九岁的年纪令人唏嘘不已。然而更加令人震撼的是,还有更多长眠在此的红军烈士没有留下包括姓名在内的任何信息。在他们的墓碑上,只有一颗殷红的五角星。

义务守墓人 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他们牺牲的时候没有留下姓名,我觉得他们更值得我们关心保护,所以我经常来这里给他们打扫擦墓碑。

69岁的王建刚是陵园的第二代守墓人,他的父亲王成现是一名老红军。1935年4月,王成现因为送信错过了红军的战略转移,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留在了王坪村成了最早的守墓人。

义务守墓人 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一顶帽子、一件衣服,要让他去当红军(长征),他没去成,回来哭了一晚上,整天无精打采的样子,过后他就到陵园去给革命先烈们扫叶子扯草。

1994年,王建刚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扫帚,当起了义务守墓人。

义务守墓人 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76岁的父亲生病住院回来,他让我扶他回到这里坐在台阶上很严肃地对我说,孩子,我老了,走不动了,你要经常来这里给他们(红军)扯扯草,扫扫叶子。他们是我们的大恩人,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要忘恩。

最近几年,王建刚年纪越来越大,他的三个儿子就接替他成为了第三代守墓人。

王建刚的儿子 王君权:父亲一直教育我们一定要感恩,我们一定会把他手中的接力棒接过来,把红军烈士陵园维护好、守护好。

义务守墓人 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红军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一代一代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视频请点击

https://news.cctv.com/2021/04/04/ARTIdjYrKudo2wTwsilCi52I210404.shtml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4-04 21:18:12 一个承诺,三代人80多年接力守护烈士墓
一个承诺,三代人80多年接力守护烈士墓
一个承诺,三代人80多年接力守护烈士墓[详细]
2021-04-04 21:15:42 清明寄哀思 英灵永不朽
清明寄哀思 英灵永不朽
清明寄哀思 英灵永不朽[详细]
2021-04-03 11:49:25 网络中国节·清明|一封家书祭烈士
网络中国节·清明|一封家书祭烈士
传承烈士遗志,寄托清明哀思。乐龄听书联合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创意策划,安徽财经网作为媒体支持,推出《一封家书...[详细]
2021-04-02 16:04:24 铜陵市委书记丁纯:中小城市“突围”,
铜陵市委书记丁纯:中小城市“突围”,要锚定方向苦干实干
铜陵市委书记丁纯:对企业的诉求和困难,不简单地说“不行”,而要多想“怎么能行”[详细]
2021-04-04 13:48:37 合肥市明珠小学: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
合肥市明珠小学: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爱国精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无限哀思寄英魂。松柏苍翠映陵园,丰碑矗立赞先烈。4月3日下午,合肥市明珠小学组织少先队员们到大...[详细]
2021-04-03 15:49:16 安徽选手谭强羽联世界排名第25
世界羽联官网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排名。在男子双打项目上,安徽选手谭强与何济霆组合排名第25位。[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