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以“数据之治”助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2021-03-02 21:10:24 来源:文汇客户端   编辑:秦缘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301_p1.jpg

有上海汽车城之誉的嘉定区,除了发达的汽车产业链、集聚高校院所和研发中心,这里还落户了一所低调但又重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上海新能源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每天,40多万辆沪牌新能源车都会远程传来超过1.5亿条运行数据,汇成一个数据湖,从而为上海的交通规划、产业管理以及产业研发创新提供决策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国内最大的地方性汽车大数据监测机构。

全方位赋能城市迭代进化——这是《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改革要求与目标。这份文件中,所谓“赋能”,被简洁而又有力地提炼为数据的治理力和生产力。作为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的超大型城市,上海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数据;而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充分释放这些数据的巨大能量,以“数据力”支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建设。

从数字底座到制度底座

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过去十年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城市感知神经元的不断延伸,5G网络的快速覆盖,到算力资源、算法模型方面的大手笔布局,上海多年来一直在着手夯实“数字底座”。特别是在众多细分领域,上海布局了一批与自身实力和城市特点相匹配的数据系统,除了国内最大新能源车公共数据监测中心,上海还拥有国内最大的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国内第一个建筑玻璃幕墙大数据库,以及曾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静安大数据精细化管理项目。整体上,在启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之际,上海正在将超大城市的高度化为数据的厚度。

顺应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趋势,上海除了在软硬件方面打造数据采集和应用体系,更致力打破数据的行业和地域围墙,完善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大数据顶层设计。

在数据治理的“制度底座”方面,上海有许多首创的创新——完成了国内首部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首次以“分级分类”为原则,完成公共数据的开放指南;作为国内首个省级政府的数据公开门户,上海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共向社会开放了超过5000多个公共数据集、近10亿条数据;此外,上海先后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应用创新中心、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专项基金等一批功能性机构,使得城市治理和产业经济得以在一个完善、平衡、健康的数据生态中不断成长。

治理力、生产力不断渗透

用大数据工具把居委会干部变成数字社区的管理者,将地铁运行的重要数据提供给创业者……越来越扎实的“数字底座”,正在上海衍生出各种智慧应用,在化解治理难点堵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使得“治理力”和“生产力”得以渗透到方方面面;同时,各部门、企业、机构运用数据的习惯与能力,也将成为下一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依托。

借助数据,上海“一网通办”在线打造了“整体政府”,接入2000多事项,80%以上能全程网办,疫情防控关键时,虽然面对面服务停滞,但是上海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始终没有耽搁;“一网统管”接入了全市30多个政府部门的数据,在市级层面形成“防汛应急”“客流监测”等一系列智能化应用。事实上,开放共享的数据治理生态,也促进了政府与社会多元共治格局的生长,新能源车主提供的数据,成为上海不断优化完善汽车产业政策的依据;上海三菱电梯将旗下8万多台电梯联网后组建的智能电梯“群”,则使得上海高层建筑电梯故障的应急响应速度,从过去几个小时缩短到了18分钟。

在经济领域,数据更是成为上海许多企业降本增效、扩大市场的利器。建行上海分行在利用大数据对潜在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画像后,将客群扩大10倍,但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为“普惠金融”树立了样板;春秋航空在建立飞行装和燃料消耗的算法模型后,哪个飞行员油门踩重了,哪条航线的高度不合理,一目了然,每年因此而省下数千万元的油费开支。事实上,数据赋能百业的效应,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上海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化危为机,成功推动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实例,去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营收逆势增长6.5%,在线新经济全年营收增速12%,为上海经济在诸多不确定性冲击下注入了新的动能与韧性。

围绕数字化创新弥合短板

对照全面推进数字转型的要求,上海要想进一步释放数据能量,还有许多短板待补。细读《意见》不难发现,围绕“全方位赋能”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部署了一系列新做法、新要求,核心就是完善数据的治理,强化技术支撑,以创新应用实现数据驱动的城市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这些领域也正是当前上海深化“数据之治”的短板——数据确权和资产化面临障碍,数据更自由的流通受制于隐私保护、收益分配等规则不完善的短板;同时,数据处理背后的高端芯片、基础算法、核心软件等还需要加强自主攻关,“数据之治”背后,实际上是需要上海在技术与制度等多个层面强化数字化的创新策源能力。

前路充满挑战,但对于在上海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创新,产业界充满信心。普华永道近期的一份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中国数据量预计增长近10倍,数字化的新动力带来的增值将完美替代许多消失的红利,上海在其中机会巨大。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更是表示,上海拥有最数字化的消费者和创新人才,过去十年,欧莱雅有许多数字化创新都是在这里率先尝试并获得成功,随后再向其他国家复制,上海是欧莱雅践行全球数字战略的重要起点。

 

上一篇:扶贫路上“忘年交”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3-02 21:10:24 以“数据之治”助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以“数据之治”助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以“数据之治”助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详细]
2021-03-02 21:07:26 扶贫路上“忘年交”
扶贫路上“忘年交”
扶贫路上“忘年交”[详细]
2021-03-02 18:47:01 公务员省考报名首日吸引2万多考生
公务员省考报名首日吸引2万多考生
其中,天长市乡镇综合管理一职位有236人报名,成为当日报名人数最多的职位。[详细]
2021-03-02 18:46:36 安徽省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安徽省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详细]
2021-03-02 15:51:15 铜陵彩民揽获大乐透163万元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江锐) 3月1日晚,体彩大乐透第21022期前区开出号...[详细]
2021-03-02 15:30:10 聚焦小人物讲述身边事 《来都来了》曝
聚焦小人物讲述身边事 《来都来了》曝逢四化吉海报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吴笑文)来都来了、大过年的、孩子还小…...[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