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吊龙起舞送祝福(身边的年味)

2021-02-11 11:53:56 来源:人民网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山风静谧,夜色如铁。咚咚咚——铿锵鼓点声乍起,随之,两条“火龙”追逐着“龙宝”,在节奏中,上下翻飞,翩然起舞。龙身通体透出的亮光,在夜空中划出优美灵动的线条——这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表演(见图,龙福云摄)。

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步龙舞,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老一辈人传说,最早为纪念明朝将领蓝玉和他的后人,城步发明了扎制吊龙和舞龙的技艺。”下团村吊龙队队长蓝立松说。几百年延续下来,舞吊龙,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祈福消灾、寄望风调雨顺、祝福生活美好和展示苗族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

制作:100多道工序

城步吊龙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细分起来,完整地制作一条吊龙,需要100多道工序。” 蓝立松说。

选竹、破篾、扎篾、布艺、剪纸、扎纸、贴花、绘画……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智慧和艺术。

下团村青山环抱,山上随处可见制作吊龙所需的竹材,但并非所有竹子都可供使用。

“要在立秋以后,上山砍生长在山坡当阳面的竹子。”蓝立松很有经验,“竹子强度要高,韧性要足,生长期最好在4年左右。”

为了保证扎制的龙骨架不变形,竹子大小要统一。蓝立松把手往竹子根部一搭,自下往上量出五尺高的距离,在此处用两个手掌合起来一掐,周径九寸到一尺,刚好符合要求。

砍回来的竹子还需要剖开、浸泡等一系列预处理,才能破篾。拿刀一层层劈下来,最终竹条要加工成宽不过3毫米、厚不过2毫米的竹篾。

“用篾条和木板扎骨架的时候,吊龙队40个人一起上阵,半个月才能干完。”蓝立松说。

最难的要数扎制龙头,它没有固定模样,全凭师傅脑中构思。首先用一块木板做基骨。在基骨上先扎制龙头、龙鼻、龙角、龙耳、龙须、龙睛。龙睛是两个竹篾圈制成,中间用一根轴杆连接在头骨上,再用一根麻线连接活套。然后扎制下颌骨,下颌骨与龙舌固定,再在基骨上穿一根轴,系上一根麻线连接活套,活套利用篾的弹力,在龙头舞动时,龙口会自然地一张一合,龙睛也会一睁一闭,栩栩如生。骨架扎好后,还需用绳、布、纸、灯装饰。“以前骨架内留有立蜡烛的孔,现在出于安全考虑,都改用LED灯。”蓝立松说。

舞龙:挨家挨户送吉祥

往年,每到腊月初,吊龙队就要在传承人丁志凡的带领下,扎制龙灯。

新龙制成,还需要举行庄重的“接龙”仪式。“在临水之处,摆上香案,放上贡品,唱上一段祝词,跳上一出傩舞。将混合着鸡血、朱砂和雄黄的颜料,洒向龙头、龙身、龙尾,称之为点睛、画鳞、开光。”城步县文化馆副馆长江千告诉记者,“然后大家将龙灯全部点亮,再簇拥着把‘龙’请回村寨。”

如今,仪式有所简化,更多成为一种寄愿的象征。

正月初二开始,吊龙队便舞着吊龙龙灯,在自己团寨里,挨家挨户送吉祥;若是接到邀请,也去往他乡别寨致以美好的祝福。

而之所以叫吊龙,是因为包括龙头在内的十二节龙身并不直接由高竿撑起,而是通过钩子和绳索,悬垂在竹竿上。因此,吊龙舞动时,相较于许多其他形式的龙舞,显得格外灵动轻盈。

悬起吊龙的竹竿长短不一,最长的高达7米,从而让吊龙舞起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赋予了其更强的表现力。

下团村老一辈艺人大多集传统武艺和表演技艺于一身,设计出了诸如“双龙出海”“活龙上树”“翻江倒海”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踩着鼓点,快如疾风骤雨、惊雷闪电;动如流水飘云,阳雀过山;静如丹鹤独立,仙佛养神,表现力十足。”江千评价。

传承:该年轻人上场啦

正因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2011年,以丹口镇下团村为代表的城步吊龙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丁志凡的组织下,村里成立了一支40人左右的吊龙队,成员全部都是村民。忙时下田干活,闲时训练演出,成了村民们生活的常态。

由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吊龙队的表演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年,队员们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文化表演,从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到在贵州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再到在广西举办的中国东盟国际龙狮争霸赛,一支队伍两条龙,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最多的一年,我们要表演120多场次。”蓝立松说。

如今,83岁的丁志凡,已经很难亲自上场,表演的担子落到了新队长蓝立松肩上。但丁志凡依然忙碌,讲解扎制龙头的技巧,指点龙舞动作要领,传授唱颂词的经验……对于吊龙传承,他希望还能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三通鼓响,吊龙再舞,舞动“龙宝”的,已经换了个年轻人。“是该他们上场啦!”丁志凡说。

记者  申智林

视频请点击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21/0211/c1013-32028603.html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1-02-11 11:53:56 吊龙起舞送祝福(身边的年味)
吊龙起舞送祝福(身边的年味)
三通鼓响,吊龙再舞,舞动“龙宝”的,已经换了个年轻人。“是该他们上场啦!”丁志凡说。[详细]
2021-02-11 11:51:28 港澳:迎春接福庆新年 两岸:烟花璀璨
港澳:迎春接福庆新年 两岸:烟花璀璨映海峡
恭喜发财、新春快乐的祝福和鞭炮齐放、家人团聚、孩子嬉戏的欢笑声到处可听可闻,充满传统中国年味的氛围,将在台湾...[详细]
2021-02-10 11:17:21 画报聚焦 | 致敬“坚守者”!安徽画
画报聚焦 | 致敬“坚守者”!安徽画报2021新春送福啦
新春佳节,又逢万家团圆日,却有一群逆行者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和使命。2月...[详细]
2021-02-10 10:53:53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率省委常委视频拜年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率省委常委视频拜年
安徽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将于初一上午9点播出特别节目[详细]
2021-02-11 09:53:45 安徽金花朱琳搭档巴瑟尔晋级澳网女双次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江锐) 北京时间10日,2021澳网公开赛女双首轮比赛继...[详细]
2021-02-09 22:16:20 走近王利明——从青葱少年到法学名家
走近王利明——从青葱少年到法学名家
年少经历厚植人文情怀湖北省仙桃市,因为法学家迭出的仙桃现象而在法学界颇为出名,王利明教授就成长于此。像很多农...[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