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2020年终特别报道】激发绿色活力

2020-12-28 12:27:05 来源:安徽新闻网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前11个月,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9%,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全省231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218条,完成率94.4%。近日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一条条生态环境捷报振奋人心。

今年以来,我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整改“顽疾”,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逾九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今年前11月,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安庆渔港曾是皖江最大渔港,如今变样了,渔船聚集的场景不再,江面复归宁静。离渔港一公里之遥的十里铺乡袁江村,曾是安庆市三个专业渔民村之一。随着长江“禁渔令”实施,渔民全部“洗脚上岸”。60岁的余登贵告别“水上漂”,领了渔船补贴、生活补助,住进康居楼,成了村里的环卫工人。

“十年禁渔”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今年6月起,我省强力推进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省委、省政府扛起主体责任,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长江安徽段禁捕退捕。沿江各地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全省长江干流安徽段及其8个重要支流、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范围内,共建档立卡退捕渔船总数12722艘、渔民30421人;提前实现“禁捕水域内退捕渔船渔民全部建档立卡”“退捕渔船全部回收处置”“捕捞证全部注销”“网具全部销毁”,渔民全部退出捕鱼作业。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提升长江生态功能。

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地处长江岸边。薛家洼一带曾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是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区。经过整治,如今已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网红“打卡地”。

从长江流域推开到全省,我省对各类关联性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大起底,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截至11月底,全省梳理出的1747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1597个,占比91.4%。

保护生态成果丰。今年前11月,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十三五”以来,长江干流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Ⅱ类。

精准施策,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多项环境指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主战场。保卫蓝天,今年以来,我省强化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五控”措施;保卫碧水,全面落实“水十条”,重点推进城镇污染、农业农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业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保卫净土,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突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科学、依法是“要诀”。

精准治污,让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我省深入分析全省PM2.5和优良天数比例与目标差距,将目标分解至控制单元,分别实施“一季一策”“一企一策”“一区一策”“一城一策”;紧盯重点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变化,对少数不达标断面成因逐个分析,根据改善难易,合理制定达标期限,确保全省水环境质量稳定趋好;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清单,推进土壤环境“由点到面”管控等。

科学治污,我省打造生态环境监管智慧化平台,实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实现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加强重污染天气、巢湖综合治理等领域科技攻关等;依法治污,我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究”,依法查处超标排放企业等。

污染防治攻坚,全省在用141台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0034台。全省231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218条,完成率94.4%。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94.9%,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90.4%等。

地缘相近、水气相连,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实行共保联治,实施长三角区域大气与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在改善区域环境、建设生态屏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协同性,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共建共享绿色美丽长三角。

一组跃动的数据,直观展现环境质量改善。截至11月底,全省PM10平均浓度58.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稳定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除黄山、池州外,14个2015年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于“十三五”下降18%的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9%,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改革创新,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继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后,我省今年以来选定设立30个不同类型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推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林长制带来“林长治”,目前,我省国家森林城市总数达11个,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基本建成,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包括林长制在内,我省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生态补偿机制等,以制度保护好山好水。

我省实施河(湖)长制,构建了党政领导负责、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治水管水护水新格局。目前,全省共设立河长5.3万名、湖长2770名。各级河湖长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用经济杠杆推动治污,我省巩固并全面推广“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条件,累计获得补偿资金57亿元。我省正把新安江流域新一轮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完善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努力把新安江流域打造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样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典范。推广“新安江模式”,大别山区水环境、全省地表水断面、滁河流域、沱湖流域和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持续运行,激发绿色活力。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我省4个乡镇入列,霍山县太平畈乡是其中之一。太平畈乡是霍山石斛的核心产区,石斛基地规模达13000多亩,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的企业220家、合作社119家,从事石斛产业人数7600余人。“太平畈乡作为深山老林里的小乡镇,能够发展成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充分说明践行‘两山’理念,这方山水能养活、养好这方人。”霍山县委书记项跃文表示。前不久,霍山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色转型,示范引领。我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实践模式,宣城等1市10县(市、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岳西等4县(市、区)被命名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我省已实现从环境保护‘小环保’到生态环境‘大环保’转变。”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贺泽群表示,下一步将打好长江生态保护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持久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动战,努力谱写全面绿色转型新篇章,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 记者 夏胜为)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0-12-28 12:27:05 【2020年终特别报道】激发绿色活力
【2020年终特别报道】激发绿色活力
今年前11月,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详细]
2020-12-28 09:02:32 讲政治!讲政治!习近平深刻阐述这门大
讲政治!讲政治!习近平深刻阐述这门大学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讲政治最本质的要求[详细]
2020-12-28 10:05:58 合肥又多一处网红打卡地:外贸老仓库变
合肥又多一处网红打卡地:外贸老仓库变身庐州意库
庐州意库文创园开启开放体验季[详细]
2020-12-28 10:04:16 安徽省部署两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
安徽省部署两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私人聚餐控制在10人以下
《通知》要求积极做好两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详细]
2020-12-27 11:20:42 安徽凤阳:“三架马车”齐头并进淬炼高
安徽凤阳:“三架马车”齐头并进淬炼高素质干部队伍
凤阳县委紧紧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坚持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详细]
2020-12-27 10:17:23 安庆彩民收获大乐透1575万大奖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 12月26日晚,体彩大乐透第20132期开奖号码:03、15、16、17、...[详细]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