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蔬菜村有了智能大棚

2020-12-01 11:44:31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几天,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村民曹有忠的6个大棚的西红柿正进入成熟期。虽然第一茬西红柿产量不高,每棚只能产出千斤左右,但眼下市场行情不错,每棚能收入3000多元,足够收回投入。

1988年出生的曹有忠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了8年多。看到家乡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他决定回村搞温室大棚,还在村里帮助下种起了梨树。今年,他的温室大棚第一季尖椒毛收入16万余元,18亩葡萄也结了果。

地处鲁西平原的耿店村是个纯农业村,当地有搞蔬菜大棚的传统,但大都是简陋的“小土棚”。从10多岁起就跟着父亲种菜的任传华,对当年那种占地不到一亩的“小土棚”印象深刻。“大棚上面有40张至50张草苫子,每张至少70斤重,早晨拉、晚上拽,可不是件轻快活。”任传华说。更难的是销售,年轻人嫌起早贪黑卖菜也卖不出好价钱,纷纷外出打工。一个780人的村子,一下子走掉200多人,任传华就在其中。

近几年,任传华又选择回村种菜,这是因为村里的蔬菜产业有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平台。“订苗到村里的苗场,种菜有技术服务,卖菜有批发市场,没有了后顾之忧。”任传华说,为了加快蔬菜大棚发展,从2002年开始,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带着村民去寿光取经。回来后,他们将当地落后的“小土棚”改造升级成第四代高标准卷帘机大棚;对苗种改良,种上了效益较高的黄瓜、尖椒、西红柿;在2003年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解决了村民卖菜难问题;2008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解决了土地流转难问题;2009年,村里又成立了育苗厂,解决了菜农买苗难问题,这些举措让耿店村的蔬菜大棚走向快速发展轨道。

“只有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产业发展才能后继有人。”耿遵珠说,村里制定优惠政策,凡是回村搞大棚的青年,村委会负责统一流转土地,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015年以来,耿店村先后有近百名青年返乡建起了高标准大棚。去年以来,又有10多名外地媳妇、外地女婿纷纷来到耿店村创业。

年轻人返乡创业,使耿店村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棚二代”进一步提升了棚菜生产的规模化水平,平均种七八个棚,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在他们的带动下,大棚不断升级改造,智能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有的还搞起了生态有机、无公害品牌。曹有忠建起了村里第一家淘宝店,搭上电商快车,把村里的果蔬卖到了全国各地。

今年,耿店村新建大棚85个,改扩建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大棚13个,全村蔬菜大棚发展到700个。耿店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5万元。耿店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70后”“80后”“90后”占到八九成,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刘明明)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

栏目新闻
2020-12-01 11:44:31 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蔬菜村有了智
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蔬菜村有了智能大棚
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蔬菜村有了智能大棚[详细]
2020-12-01 11:43:46 甘肃定西市陇西县:特色产业“药”到“
甘肃定西市陇西县:特色产业“药”到“贫”除
甘肃定西市陇西县:特色产业“药”到“贫”除[详细]
2020-12-01 10:03:05 加强就业宣传,保障居民再就业
加强就业宣传,保障居民再就业
11月2日,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街道社区,由蜀山区创业服务中心、小庙镇人民政府、小庙街道社区联合举办的一场别开生...[详细]
2020-12-01 10:02:53 银联探索“互联网+旅游”新业态 数字
银联探索“互联网+旅游”新业态 数字化赋能打造便民中国行
分时预约、购买门票、攻略锦囊……线上预约购票已成为不少游客出门旅游的前哨站。广大游客只需打开云闪付APP数字景区...[详细]
2020-12-01 10:13:39 合肥高刘街道纪工委(监察室)跟进督查
为督促辖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街道班子成员巡查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风险隐患。近日,合肥经开区高刘...[详细]
2020-12-01 08:38:31 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十周年展演活动举行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 ahcaijing com)讯 11月27日,由青年演员担当主演的大型黄梅戏舞台剧《青春之歌》拉开...[详细]
回到首页